發(fā)生車禍應不應該賠誤工費(車禍會賠誤工費嗎)
2023-07-18
更新時間:2023-07-18 04:13:03作者:佚名
發(fā)生交通事故后的自救、急救等基本知識
一、傷員自救、急救知識:
1、搶救傷員,應先扶、后治。
2.當傷者被壓在車輪或貨物下時,正確的方法是嘗試移動車輛,采取相應的救援方法,將貨物移走。
3.當受傷人員在車內無法自行下車時,盡量將他從車上移開,盡可能避免二次傷害。
4.當發(fā)生嚴重或特大事故需要送醫(yī)院的傷員較多時,處于昏迷狀態(tài)的傷員應先送醫(yī)院。運送昏迷或有窒息危險的傷員時,應采用側臥的方式。搶救休克傷員時,應采取保暖措施,防止熱量散失。如果沒有呼吸,應立即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
5、搶救出血傷員時,應先止血。在緊急情況下對傷員進行急救時,必須先采用壓迫法止血,再根據出血情況改用其他止血方法。
6.當傷員出現大動脈出血時,可采用指壓止血法,用拇指按壓傷口近端動脈,阻斷動脈運動,達到快速止血的目的。
7、頸總動脈壓迫止血,常用于傷員頸部動脈出血等止血方法無效者。
8.若受傷上肢或小腿出血,且無骨折或關節(jié)損傷,可用屈肢墊止血法(屈肢墊固定于腋窩或肘窩)。
9、繃帶止血常用物品如繃帶、三角圍巾、止血帶等。用繃帶包扎傷員時,不要放在傷口上方或身體后方,以免睡覺時感到不舒服。如果沒有急救傷員的繃帶,毛巾、手帕、床單、長尼龍襪等??梢杂脕泶婵噹?。止血帶是用彈性橡皮管和橡皮筋止血的。上肢綁在傷員上臂的上三分之一,下肢綁在大腿中部。給傷員用止血帶止血,一定要扎緊。如果不扎緊,仍然會有血液從深動脈流出。10.搶救全身燒傷傷員的正確措施是:迅速撲滅衣服上的火焰,向身上噴灑冷水,脫下燃燒的衣服。燒傷病人口渴時,可以喝少量淡鹽水。
11.搶救有害氣體中毒傷員的急救措施是迅速將傷員轉移到新鮮空氣體的地方。
12.對于無骨端外露骨折的傷員肢體,用夾板或木棍、樹枝固定時,應超過傷口上下關節(jié)。受傷的關節(jié)(扭傷、脫位、骨折)應避免移動。搶救脊柱骨折傷員時,用三角毛巾固定,保持脊柱穩(wěn)定,嚴禁私自移動,不要支持傷員四處活動。當受傷的大腿、小腿和脊柱骨折時,應局部固定,不可隨意移動傷者。受傷骨折應固定牢固,骨折兩端及上下關節(jié)應固定。
二.常見危險化學品知識:
1.危險化學品具有爆炸性、易燃性、毒性、腐蝕性和放射性。
2.爆炸物是指具有整體爆炸危險的物質和物品?;鹚?、炸藥和起爆器都是炸藥。
3.火柴、硫磺和紅磷都是易燃固體。
4.撲救易散發(fā)腐蝕性蒸氣或有毒氣體的火災時,撲救人員應佩戴防毒面具和相應的防護用品,并站在上風處施救。
一科考試側重于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重復記憶練習。
發(fā)生交通事故后沒有明顯傷隔天死亡誰擔責
第一,發(fā)生交通事故后,沒有明顯的傷害。誰將對第二天的死亡負責?
你可以請法醫(yī)鑒定死者的死因。然后根據死者的死亡是否與交通事故有關向對方索賠。必須有充分的證據證明死者的死亡與交通事故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這就需要死者當時所住醫(yī)院的相關診斷、健康檢查報告和各種實驗室文件。還有死者死亡的法醫(yī)報告。
死亡賠償金按上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農村居民純收入標準計算,按20年計算。但是,對于60歲以上的人,年齡增加1歲,減少1歲;75歲以上的按5歲計算。具體計算公式為:
1.死亡賠償金(60周歲以下人員)=上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農村居民純收入×20年;
2.死亡賠償金(60周歲以上人員)=上一年度上訴法院所在地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農村居民純收入X(20歲-增齡);
3.死亡賠償金(75周歲以上人員)=上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農村居民純收入X5年。
二、哪些因素與死亡賠償金有關?
1.死亡賠償金與被訴法院的經濟水平有關。
當然,如果上訴法院所在地經濟水平較好,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基數會更高,因而死亡賠償金總額也會更高。
2.死亡賠償金與死者戶籍有關。
同一地區(qū)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不一致,有時差異巨大,可能導致死亡賠償金數額相差數倍。因此,法律規(guī)定了農村戶口按照城鎮(zhèn)居民收入標準獲得死亡賠償金的條件,死者近親屬可以根據條件積極爭取。
3.死亡賠償金與死者的生理年齡有關。被害人年齡較大時,根據生活特點,不宜對死亡作較大賠償。因此,國家法律將死亡賠償金的年限與人們的年齡聯系起來。受害者年齡越大,得到的死亡賠償就越少。
綜上所述,如果發(fā)生交通事故涉及人身傷害,最好安排去醫(yī)院治療,并當場檢查傷情。如果你第二天死亡,當時沒有受傷,為了避免糾紛,你應該進行死亡鑒定,找出死因。能夠證明與交通事故有關的,事故責任方可以按照其責任比例承擔賠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