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夫山泉怎么樣 農夫山泉招聘信息
2023-08-04
更新時間:2023-08-04 18:09:05作者:未知
海城街往事
作者:鄭琦
前言:
《海城街往事》一文曾榮獲“東方小巴黎”哈爾濱市地名展播系列活動之“地名文化故事”優(yōu)秀作品獎,并獲得黑龍江省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哈爾濱市民政局;黑龍江省希望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頒發(fā)的榮譽證書。因在此次活動中積極參與,表現優(yōu)異,于2017年12月27日,被授予“黑龍江省地名文化宣傳員”光榮稱號。
筆者以為我們每一個老哈爾濱人,都有責任和義務把我們所知道的哈爾濱地名故事講出來,借《大話哈爾濱》這個網絡平臺,讓更多的人了解哈爾濱這座城市。知道每一條街,每一棟建筑背后的故事。讓每一個人熟知屬于他們的老城故事,更加熱愛哈爾濱這座歷史文化名城。
海城街是哈爾濱市南崗區(qū)的一條南北走向,與主干道西大直街十字相交的百年老街,它南起馬家溝河右岸,北至鐵路街,路長1609米,寬10.5米。這條街始建于上世紀初,原為中東鐵路樞紐城市哈爾濱新市街(“новый город”這是當時俄國人對南崗區(qū)的稱謂)的一條次干道。
海城街建成之初曾用名技術街。早在上世紀初中東鐵路繪制的《中東鐵路附屬地哈爾濱及其郊區(qū)規(guī)劃圖》中就規(guī)劃并命名了這條街道,俄文的名稱是“техническая улица”,漢譯為技術街。據史料記載,海城街還曾有過另外兩種稱謂,分別是建造街和校尉街,但俄文的稱謂一直沒有改變。1926年,哈爾濱市政管理權被陸續(xù)收回,11月1日,哈爾濱特別市市政局成立,儲鎮(zhèn)為市長。1927年,由東省特別區(qū)警察總管理處處長金榮桂負責,組成街道更名委員會,對全市街道名稱混亂,一街多名現象進行整改,技術街正式被命名為“海城街”。它是以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古城“海城”為名的。
海城街這個街道名稱,是最早出現在1927年月5月,東省特別區(qū)警察管理處編制的《東省特別區(qū)哈爾濱街市全圖暨街道新舊名稱對照表》中,首次在附圖“東省特別區(qū)第一區(qū)警察第三署華文街市圖”內用漢字“海城街”明確標出。
東省特別區(qū)第一區(qū)警察第三署華文街市圖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fā)。1932年日軍攻占哈爾濱,2月哈爾濱淪陷。當年5月,日本關東軍司令部就提出了《大哈爾濱都市計劃概要》及附圖。1935年中東鐵路出賣以后,日本人又獲得了中東鐵路附屬地的經營權,對哈爾濱市城市建設進行了新的規(guī)劃,新開辟命名了一些街道,也曾對一些街道名稱進行了更改,但海城街街道名稱沒有改變。日本人還是沿用了俄國人對這條街道的最初稱謂,在日偽時期出版發(fā)行的哈爾濱市街圖中,或用日語片假名“チユホニ-チユスカヤ ウリツヤ-”(俄文技術街音譯)來標注,或用漢字“海城街”稱謂這條街道。
海城街當年雖說只是一條次干道,但因其地處中東鐵路哈爾濱樞紐城市中心地帶,沙俄外阿穆爾軍區(qū)司令部和中國政府設置的督辦中東鐵路事宜公署,分別設在西大直街與海城街交口東西兩個拐角處。臨近外阿穆爾軍區(qū)司令部街道兩側,多是外阿穆爾軍區(qū)軍官住宅,中東鐵路護路軍哈長綏司令部也曾設在這條街上。校尉街的稱謂是否因此而得名不得而知。
海城街是哈爾濱市形成較早的一條街道。1903年,中東鐵路哈爾濱第一新哈爾濱小學(1-Я НОВОХАРБИНСКАЯ ШКОЛ?。┚烷_設在這條街上,相繼開辦的還有中東鐵路警察學校(ПОЛИЦЕСКАЯ ШКОЛ?。┖蜕虅諏W校(ТОРГОВАЯ ШКОЛА),校址在現哈工大建筑學院臨近海城街一側。
設在海城街上的商務學校
海城街也是中東鐵路住宅區(qū)的中心,道路兩側建造了為數眾多的中東鐵路官房。除少數樓房外,多是呈現出濃郁俄羅斯庭院式住宅風貌的一層住宅建筑,這些具有典型俄羅斯寒帶地區(qū)民居特點的建筑,堅固耐用、寬敞明亮,而且占地面積都很大,顯示出當時鐵路職工的居住狀況和生活水平。對于解讀哈爾濱市歷史文化名城和花園街區(qū)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海城街上現存的中東鐵路官房,是哈爾濱歷史文化名城、花園街歷史文化街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里的每一棟建筑,都與哈爾濱近代史息息相關,緊密相連。很多歷史人物曾在這條街上居住過。
依據史料記載,中東鐵路公司理事會秘書薩林;中東鐵路公司理事會俄文秘書關鴻翼;俄國哈爾科夫帝國大學畢業(yè),1906年5月入路,擔任中東鐵路醫(yī)務處副處長、處長的 Сергей Иванович Петин / С?И? 佩廷;東省特別區(qū)地方法院院長劉長民;1903年5月1日入路,中東鐵路管理局商務處處長 貴族出身的扎?維?斯拉烏達 / Захарий Викентьевичъ Слаута;北京俄文專修館畢業(yè)。歷任京東鐵路車務副總管、中東鐵路管理局副局長、局長的郭崇熙,以及1934年2月,哈爾濱日偽當局以“偷運機車”出境等罪名被驅遣回蘇聯的中東鐵路管理局財務處長Н?Ф?庫布里和機務處機車科科長В?Ф?拉夫洛夫等顯赫一時的知名人物。
除此以外,曾經在這條街上居住過的還有中東鐵路工程局總監(jiān)工代辦、1901年2月至1915年6月任中東鐵路公司交涉全權代辦 Е?В?Даниэлъ / 達聶爾;中東鐵路公司高級官員,理事會理事長助理、代理副理事長 Геккер Анатолий Ильич / Г?А?葛開爾,以及臭名昭著的原阿穆爾總督 Николай Львович Гондатти / Н?Л?關達基,俄國十月革命前掌管俄國遠東地區(qū)大權,后逃亡來到哈爾濱被中東鐵路管理局長霍爾瓦特任命為地畝處處長。1924年10月3日,伊萬諾夫就任中東鐵路管理局局長,關達基與原中東鐵路管理局局長沃斯特羅烏莫夫、經濟調查局局長米哈依洛夫一起被撤職看押。1925年5月9日,因侵吞路款一案被東省特別區(qū)法院公審,9月8日,由張作霖具保,東省特別區(qū)地方審判庭釋放了被拘押的沃斯特羅烏莫夫和關達基等白俄要人。
關達基保釋出獄后,長期居住在哈爾濱。1932年日本占領哈爾濱后投靠了日本當局,參加白俄事務局工作,1946年4月5日在哈爾濱逝世,葬于老墓地。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哈爾濱曾經有一條街道河圖街(現哈藥路)和南崗新馬家溝區(qū)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
1926年12月創(chuàng)刊,1954年2月終刊的《哈爾濱公報》主辦人、社長關鴻翼也曾居住在這條街上,其住所至今保持完好。更可喜的是,設在斜紋街與水道街拐角9號(現道里區(qū)兆麟街1號)的《哈爾濱公報》報館也被保留下來了。該報當年是得到中東鐵路督辦公署和地方當局的按月津貼,并同時用中俄文兩種文字出版發(fā)行,是一份有著深遠影響的民辦大報。
關鴻翼 (1892年-1954年),字賓如,別名玉柯。沈陽市人。1911年9月,由東三省總督趙爾巽選送到哈爾濱中東鐵路商務學堂留學的20名男學生之一,后又畢業(yè)于哈爾濱法政大學。他精通俄語及商業(yè)法律,被委任為中東鐵路理事會俄文秘書。1925年,隨中國官銀號董事長等赴蘇聯、東歐及德法等國考察;翌年兼任哈爾濱自治臨時委員會估捐委員會委員,還兼任哈爾濱長綏印花稅處長,但主要精力辦報,成為哈埠知名人士。1943年被任命為馬家區(qū)區(qū)長。直到日本投降。1945年8月下旬,在蘇聯紅軍軍事管制下,哈爾濱市政會成立,他就任副市長,他還曾經擔任哈爾濱市新聞記者協(xié)會理事長等職,。1954年2月1日病逝。
關鴻翼在中東鐵路理事會會議上(前排左起第二人)
1946年4月28日,東北民主聯軍解放哈爾濱。從此哈爾濱永遠回到了人民手中,成為全國最早解放的城市。是年,中共中央東北局、東北行政委員會和東北民主聯軍的林彪、羅榮桓、彭真、高崗、陳云等高級領導干部來到哈爾濱,多數都集中居住在以花園街為中心的公司街、海城街、北京街的街道兩側那些仍然保持哈爾濱開埠時期新城住宅區(qū)基本原貌的中東鐵路官房內。運籌建立了鞏固的東北根據地并指揮了遼沈戰(zhàn)役。
據李立三夫人李莎回憶錄《我的中國緣分》書中記載,1946秋,李莎攜女兒英娜(李英男)來哈時,李立三最初的住所就是在這條街與花園街的拐角處,而林彪則居住在與其隔街相望的另外一棟較大的中東鐵路官房內。當時,除李立三一家三口人外,同李立三夫人李莎一起從莫斯科回來的林利(林伯渠的女兒)和孫維世(周恩來養(yǎng)女)以及李立三的警衛(wèi)員和秘書,都居住在這棟使用面積并不是很大的房子里。1947年4月,李立三一家搬到南崗區(qū)鐵嶺街一座帶有花園的二層小洋樓居住。
李莎、孫維世、林利、李英男在海城街住宅內合影
李立三在海城街居住過的中東鐵路官房現狀
李立三在海城街居住過的中東鐵路官房現狀
海城街是我熟知的哈爾濱開埠之初街道之一,這里也是我的同學、同事和世交居住過的地方,這里有我說也說不完的故事,至今記憶猶新。海城街的歷史是厚重的,老屋與老街見證了哈爾濱城市的變遷,這里的建筑是構成哈爾濱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歷盡歲月滄桑,昔日的老街已是舊貌換新顏。2002年,海城跨線橋建成,海城街與道里區(qū)尚志大街連通,海城街現已成為連接南崗區(qū)與道里區(qū)的重要通道。
注:
文中所配圖片,除已注明出處外,其余歷史資料圖片、照片均為作者收藏、拍照。
史資料圖片、照片均為作者收藏、拍照。
作者簡介:哈爾濱鐵路局退休干部?,F為中國文物學會會員,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xié)會會員,哈爾濱市文物保護專家顧問組顧問。主要著述有《中東鐵路與哈爾濱樞紐城市建設紀略》《中東鐵路編年簡史》。
來源:大話哈爾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