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林下高效豐產(chǎn)栽培管理技術(白芨種植技術與栽培管理)
2023-08-21
更新時間:2023-08-21 02:28:25作者:佚名
目前白芨的市場需求量不斷增加。為了從根本上解決白芨的市場需求,近年來人們開始開展白芨人工栽培的研究。今天主要講如何在坡地林下栽培白芨?白芨林下種植要點。
1、選址:選擇海拔1000-2200米,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氣候濕潤,大氣無污染,灌溉水土,種植地深厚、疏松肥沃,坡度5度以上的荒坡地,種植各種小灌木、雜草等植物。
2、整地:遵循"早、細"的原則,每年10月至1月上旬,清除植物、雜草和植物殘體。要求梯田寬度為0.5-1米,梯田間距按坡度設計為0.5-1.5米,沿坡度形成水平梯田層,達到節(jié)水效果。在挖掘過程中,清除灌木、雜草、石塊等雜物,用迪克森和生石灰對土壤進行消毒,腐熟的農(nóng)家肥按1500-2000公斤/畝的比例施用,并將土壤充分暴露在陽光下。當年2月至3月,在水平平臺表面施鈣鎂磷肥50公斤/畝,人工翻土,使水平平臺完全破碎平整。
1、苗木精制棚的準備:搭建2-2.5m高的溫室,并覆蓋兩層遮陽網(wǎng);棚內(nèi)溝壟,壟寬1.2m,壟平破碎,然后鋪10cm厚的森林腐殖質(zhì)作苗床,噴0.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溶液2-3次。
2、煉苗:2月至11月,將組培苗培養(yǎng)瓶放入煉苗棚10天,逐步打開瓶蓋3-4天;用鑷子將軟膠或棉花套在頭上,小心地取出無菌苗,盡量不傷根和葉,用清水沖洗培養(yǎng)基,將植株分開栽在苗床上。
種植后用50%多菌靈1000倍量灌溉固定根水。溫室里的溫度應該控制在10-25度℃, 濕度應在80%以上。初期應覆蓋90%左右的自然光,并逐漸提高光照強度。當植株有新根、新葉時,遮光率可降低到70%左右,直至遮光網(wǎng)完全打開;0.1%磷酸二氫鉀和0.05%尿素的混合物每10天噴灑一次。種植90天后,子葉2-3,株高大于7cm,莖粗大于0.4cm,可于3-4月移栽到田間;
或種植180天后,植株長成不同大小的白芨球,于10月至11月移栽田間;也可保存在苗木大棚內(nèi)越冬,用松毛等材料覆蓋以保持水分,或篩選后冷藏保存。
在林隙下栽種喬木,按株行距20× 20厘米,7-8厘米深;10月至11月或2月至3月,將馴化苗用0.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溶液浸根或種球,與0.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細砂*混合,栽植于巢中。每個巢種2-3個馴化苗或2-3個種球,覆蓋2-4cm的精細肥料*或腐殖質(zhì)*,用腐爛的稀人畜糞水澆灌,然后覆蓋*進行填充。
1、翻耕除草:根據(jù)白芨的生長情況,一般一年翻耕除草4次,除草宜淺,以免損傷假磷莖。
2、追施:除草結(jié)合,一年追施兩次,第一次在全苗期;第二次是冬季,每畝施用20-30公斤復合肥。
3、病蟲害防治:每畝用90%敵百蟲100-200克,配以5-10公斤木糠或麥麩,撒于田間,誘殺地老虎、鼴鼠等害蟲;在春夏雨季,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噴防治根腐病。
白芨經(jīng)過3年的栽培,于10月至11月收獲;挖掘時,用平鏟或小鋤頭一起小心地把球莖挖出來;將帶側(cè)芽和須根的部分切塊,將帶側(cè)芽和須根的部分用0.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溶液浸泡4小時,晾干至半干,與植物灰混合,然后播種在地上;其余的去須根,去地上莖葉,抖落泥土,運回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