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多樣的景頗族飲食文化(景頗族飲食文化特點)
2023-07-26
更新時間:2023-07-26 06:12:48作者:未知
1、傳統(tǒng)民居:苗族吊腳樓
2、苗族的傳統(tǒng)樂器有哪些
3、貴州吊腳樓文化,最美的傳統(tǒng)建筑
4、土家族吊腳樓悠久的歷史文化
5、民族的生態(tài)建筑之苗族吊腳樓
6、猜你喜歡:
吊腳樓也叫做吊樓,在平原地區(qū)很少見,一般都是依山而建,下面用木柱撐起來,可以有效防潮,吊腳樓在苗族、壯族、土家族等少數民族地區(qū)很常見。
那么,從苗族文化來看,苗族吊腳樓有什么特點呢?一起隨小編來看看吧!
在西南地區(qū)廣西、貴州、湖南、四川等省份,“吊腳樓”是山鄉(xiāng)少數民族如苗、侗、壯、布依、土家族等的傳統(tǒng)民居樣式。尤其在黔東南,苗族、侗族的吊腳樓極為常見。這里的自然條件號稱“天無三日情,地無三里平”,于是山區(qū)先民創(chuàng)造出了獨特的“吊腳樓”。
吊腳樓依山而建,用當地盛產的杉木,搭建成兩層樓的木構架,柱子因坡就勢長短不一地架立在坡上。房屋的下層不設隔墻,里面作為豬、牛的畜棚或者堆放農具和雜物;上層住人,分客堂和臥室,四周向外伸出挑廊,可供主人在廊里做活和休息。廊柱大多不是落地的(便于廊下面的通行無礙),起支撐作用的主要是樓板層挑出的若干橫梁,廊柱輔助支撐,使挑廊穩(wěn)固地懸吊在半空,這種住宅因其外形和結構特點被稱為“吊腳樓”。吊腳樓的優(yōu)點明顯,人住樓上通風防潮,又可防止野獸和毒蛇的侵害,這種住宅在西南山區(qū)至今仍有建造。
不同地方的吊腳樓在形貌特征與建筑結構上富于變化??偟目磥?,吊腳樓還是應屬于南方的干欄式建筑,但與一般所指干欄有所不同。干欄應該是全部懸空的,所以吊腳樓也可以說是一種半干欄式建筑。
您可能也喜歡:
舊文化的變革與新文化的融合:滿族服飾
八角鼓,滿族的戲曲藝術形式
凝結人民情懷和智慧的滿族剪紙
滿族民間文化:妙趣橫生的滿族補繡
中國民族樂器,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中國境內的竹材種類很多,不完全統(tǒng)計大約有一百多種,樂器的實用性不僅表現在某些樂器原來是生產工具或生活用器,并且人們用它們來傳遞一些特定的生活信息,那么苗族中又有什么傳統(tǒng)樂器呢?本期苗族文化為你解析!
管樂樂器:有蘆笙、芒筒、夜簫、姊妹簫、笛、嗩吶等。
弦樂樂器:多為伴奏樂器,主要有二胡、古瓢琴、月琴等。
打擊樂器:有銅鼓、木鼓和皮鼓。
蘆笙,是少數民族特別喜愛的一種古老樂器之一,是民族節(jié)日中必備的樂器。而蘆笙更是苗族傳統(tǒng)的簧管樂器,在苗族地區(qū)廣為流傳。蘆笙是苗族文化的一種象征,苗族蘆笙在表演吹奏方面把詞、曲、舞三者融為一體,保持了苗族歷史文化藝術的原始性、古樸性。
芒筒,是苗、侗、水、瑤等族單簧氣鳴樂器,又稱地筒、莽筒、蘆笙筒。苗語稱果董、董 果木,意為筒筒蘆笙。侗語稱筒卜、咚的,意為大竹筒。流行于貴州、廣西、湖南等省區(qū)。
夜簫,苗語稱“寥”,因多在夜間吹奏而得名,是苗族特有的單簧氣鳴樂器。它用無節(jié)的細竹管制成,管長50厘米左右,外徑約11毫米,內徑7毫米左右,管的下端開有4個音孔,上端為吹口,豎吹。在吹口的正面,開有一個長方形缺口,為夾簧片用的,簧片多用薄竹片或蘆葦片做成。吹口的背面開有半弧形的缺口。吹奏時氣流自弧形缺口進入管內,振動簧片而發(fā)音。制作夜簫時,因所用竹材長短不一,管徑大小有異,所以它也有高、中、低音之分,但由于簫管細小,只能輕輕吹奏,可吹出兩個八度音程。
您也許還喜歡:
解惑:維吾爾族是白種人嗎
淺述維吾爾族語言文字
維吾爾族圖騰的象征意義
新疆維吾爾族起源與歷史
走進貴州的山嶺水邊,你不管是在郁郁蔥蔥的山坡上,還是在清澈見底小河邊,你一眼所及的地方都會有吊腳樓的出現。吊腳樓就好像星空中閃亮的星星灑滿蒼茫的大山。吊腳樓是貴州文化中傳統(tǒng)的民居建筑,是一種極具特色的建筑風格。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貴州的吊腳樓吧。
吊腳樓,也叫“吊樓”,為苗族(重慶、貴州等)、壯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傳統(tǒng)民居,在渝東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東南地區(qū)的吊腳樓特別多。吊腳樓多依山靠河就勢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為最佳屋場,后來講究朝向,或坐西向東,或坐東向西。吊腳樓屬于干欄式建筑,但與一般所指干欄有所不同。干欄應該全部都懸空的,所以稱吊腳樓為半干欄式建筑。
最基本的特點是正屋建在實地上,廂房除一邊靠在實地和正房相連,其余三邊皆懸空,靠柱子支撐。吊腳樓有很多好處,高懸地面既通風干燥,又能防毒蛇、野獸,樓板下還可放雜物。吊腳樓還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優(yōu)雅的“絲檐”和寬綽的“走欄”使吊腳樓自成一格。這類吊腳樓比“欄桿”較成功地擺脫了原始性,具有較高的文化層次,被稱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依山的吊腳樓,在平地上用木柱撐起分上下兩層,節(jié)約土地,造價較廉;上層通風、干燥、防潮,是居室;下層關牲口或用來堆放雜物。房屋規(guī)模一般人家為一棟4排扇3間屋或6排扇5間屋,中等人家5柱2騎、5柱4騎,大戶人家則7柱4騎、四合天井大院。4排扇3間屋結構者,中間為堂屋,左右兩邊稱為饒間,作居住、做飯之用。饒間以中柱為界分為兩半,前面作火炕,后面作臥室。吊腳樓上有繞樓的曲廊,曲廊還配有欄桿。
吊腳樓是中國西南地區(qū)的古老建筑,最原始的雛形是一種干欄式民居。當人類的記憶尚處于模糊不清的原始時代的時候,有巢氏創(chuàng)造的吊腳樓就作為最古老的民居登上了歷史舞臺。它臨水而立、依山而筑,采集青山綠水的靈氣,與大自然渾然一體。吊腳樓是建筑群中的小家碧玉,小巧精致,清秀端莊,古樸之中呈現出契合大自然的大美。它是一個令人忘俗的所在,散發(fā)著生命的真純,沒有一絲喧囂與浮華。
身臨其境,俗世的煩惱會煙消云散,困頓的胸懷會爽然而釋。如果對大城市的奢華和浮躁感到厭惡,應該切身地去體驗吊腳樓所呈現的“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
傳說
傳說土家人祖先因家鄉(xiāng)遭了水災才遷到鄂西來,那時鄂西古木參天、荊棘叢生、豺狼虎豹隨處可見。土家人們先搭起的“狗爪棚”常遭到猛獸襲擊。人們?yōu)榱税踩蜔饦漭踊?,里面埋起竹子?jié)節(jié),火光和爆竹聲嚇走了來襲擊的野獸,但還是常常受到毒蛇、蜈蚣的威脅。
后來一位土家老人想到了一個辦法:他讓小伙子們利用現成的大樹作架子,捆上木材,再鋪上野竹樹條,在頂上搭架子蓋上頂蓬,修起了大大小小的空中住房,吃飯睡覺都在上面,從此再也不怕毒蛇猛獸的襲擊了,這種建造“空中住房”的辦法傳到了更多人的耳中,他們都按照這個辦法搭建起了“空中住房”。后來,這種“空中住房”就演變成了現今的吊腳樓。
猜你可能也喜歡:
十分有名的甘肅文化旅游景點推薦
南寧最好玩的地方:青秀山
南寧為什么叫綠城呢?
名揚天下的青海特色美食
由于土家族居住的地方多處于山區(qū),建造平房并不容易,因此土家族的房子以吊腳樓居多,這也是最吸引世人眼光的地方。
那么,在土家族文化中,吊腳樓具有什么樣的歷史文化呢?一起隨小編來看看吧!
土家族是一個十分傳統(tǒng)的民族,也是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傳承著歷史遺留下來的各種傳統(tǒng),人們熱情好客,地處西南地區(qū)的土家族人長久的居住在這里,氣候適宜,環(huán)境清幽,十分舒適。當然引人出眾的就是土家族吊腳樓了,這種土家族獨有的建筑風格讓世人稱奇,這種奇特的居住模式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前來觀光旅游,每一天都會有不同的人來到這里欣賞這些奇特的建筑,它是土家族人智慧的精華,也是土家族文化繁榮的一個象征。
來到土家族的居住區(qū),我們會深深地被這里的傳統(tǒng)民俗吸引,特色的食物,到處都是碧綠一片,高高的樹木,渾身散發(fā)著屬于歷史的氣韻,還有成片的茂密森林給人的感覺就是祥和安謐。而作為土家族的標志性建筑吊腳樓,有著來自古代占卜師一類的思想韻味,它傳承了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一樣的認識。
這里的吊腳樓都是十分的氣派,每一棟都是靠著智慧與艱苦建起來的,每一處都是土家族人的驕傲,吊腳樓多是依山而建的,順著山勢建起來的吊腳樓恢弘而霸氣,而且當我們見到這些吊腳樓都仿佛懸在水面之上的,它憑借著一半與陸地相接,另一半與水面相依,真的就是吊起來的一樣,把這些結實的樹干一根根的組合起來,拼接成這樣一個舉世聞名的建筑物,集文化與建筑智慧于一體,給世人都帶來一些震驚與稀奇。
這些吊腳樓都是有好幾層的建筑,一層層的高樓透著古樸一樣的氣韻,曲廊圍繞在一塊的建筑給我們的是放松還有明亮,進入這個建筑物中,每一層都是分工明確的,有的是臥室,有的就是廚房,有的則是會客廳,寬敞明亮,真正的是那種空中樓閣性質一樣的,看著四周翠綠的高山,看著碧藍清澈的水也是一樣,心態(tài)瞬間平靜下來,情不自禁的融入到這個優(yōu)雅的環(huán)境中去。
吊腳樓的前面大都種著新鮮的蔬菜與果樹,大部分都可以自給自足,甚是美妙。走著屬于自己的旅行,來到西南土家族中,進駐一會土家族吊腳樓,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感覺。
您可能也喜歡:
土家族趕年節(jié),土家族的獨特文化
土家族民歌的活化石:南溪號子
彝族文化:奇特有趣的彝族婚俗
“咚咚喹”土家族的古老氣鳴樂器
每個民族都有每個民族的特色文化,當然,每個民族的服飾不太相同、每個民族的習俗不太相同、每個民族的建筑物也不太相同。苗族的吊腳樓是屬于一種傳統(tǒng)民居。那么,大家對于苗族的吊腳樓了解還是不了解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來尋找答案吧!
苗族吊腳樓的簡介
苗族吊腳樓是苗族的一種傳統(tǒng)建筑,同時也是我國南方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它一般都是依山傍水,鱗次櫛比,層疊而上。苗族吊腳樓均分為上下兩層,樓上住人,樓下架空,上層寬大,工藝復雜,做工精細。下層隨地而建,很不規(guī)則。
現代建筑學家認為,苗族吊腳樓是最佳的生態(tài)建筑形式。
苗族吊腳樓的結構
吊腳木樓的地基必須是把斜坡挖成上下兩層;每層進深各為6尺多,各層面積約100平方米。上下兩層相差約4尺多,層與層之間的山壁和外層山體用石頭砌成??病=ǚ繒r,將前排落地房柱擱置在下層地基上,最外層不落地房柱與上層外伸出地基的樓板持平,形成懸空吊腳,上下地基之間的空間就成為吊腳樓的底層,這就是所謂的“天平地不平”的吊腳樓特點。吊腳樓采用穿斗式結構,每排房柱5至7根不等,在柱子之間用瓜或枋穿連,組成牢固的網絡結構。中柱一定要用楓木,因為楓樹是苗族的生命圖騰樹,是象征祖先靈魂的圣樹。
吊腳樓一般以三間四立帖或三間兩偏廈為基礎,一般分為三層,底層都用作家畜和家禽的欄圈,以及用來擱置農具雜物等東西。中層住人,正中間為堂屋,堂屋兩側的立帖要加柱,樓板加厚;因為這是家庭的主要活動空間,也是宴會賓客笙歌舞蹈的場所。有少數人家在正對大門的板壁上安放有祖宗圣靈的神龕。神圣的家庭祭祖活動就在堂屋進行,一般情況下,左右側房作為臥室和客房。三樓多用半存放糧食和種子,是一家人的倉庫;如果人口多,也裝隔出住人的臥室。廚房安置在偏廈里。建筑的空間分割組合,以祖宗圣靈神龕所在的房間為核心,再向外延伸輻射。家庭成員在這樣的空間組合下生活,無形中便被祖宗圣靈所在的堂屋的空間引力所凝聚,從而為家庭的團結增強了親和力。祖先崇拜的苗族傳統(tǒng)宗教,在吊腳樓的民居建筑上被充分完美的體現出來了。
苗族吊腳樓的特點
苗族的吊腳樓建在斜坡上,把地削成一個“廠”字形的土臺,土臺下用長木柱支撐,按土臺高度取其一段裝上穿枋和橫梁,與土臺平行。吊腳樓低的七八米,高者十三四米,占地十二三個平方米。屋頂除少數用杉木皮蓋之外,大多蓋青瓦,平順嚴密,大方整齊。
吊腳樓一般以四排三間為一幢,有的除了正房外,還搭了一兩個“偏廈”。每排木柱一般9根,即五柱四瓜。每幢木樓,一般分三層,上層儲谷,中層住人,下層樓腳圍欄成圈,作堆放雜物或關養(yǎng)牲畜。住人的一層,旁有木梯與樓上層和下層相接,該層設有走廊通道,約1米寬。堂屋是迎客間,兩側各間則隔為二三小間為臥室或廚房。房間寬敞明亮,門窗左右對稱。有的苗家還在側間設有火坑,冬天就在這燒火取暖。中堂前有大門,門是兩扇,兩邊各有一窗。中堂的前檐下,都裝有靠背欄桿,稱“美人靠”。
苗族吊腳樓屬于苗族特有的建筑形式,是在山地條件下極具特色的創(chuàng)造,這些充滿民族文化氣息的傳統(tǒng)建筑,為苗族人們的生活提供了激情動力。
您可能也喜歡:
淵遠流長的壯族酒文化
飲食文化豐富多彩的強大民族“漢族”
生動的滿族婦女旗頭與馬蹄鞋底
神奇的民間醫(yī)藥“壯醫(yī)”
恩施土家族苗族土家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族服飾土家族歌曲恩施土家族土家族舞蹈土家族建筑土家族傳統(tǒng)節(jié)日土家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是什么貴州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天氣吊腳樓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