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通信方式有哪些(古代的通信方法有什么)
2023-11-16
更新時間:2023-11-16 01:15:05作者:未知
1、古代通訊方法有:烽火傳軍情、鴻雁傳書、魚傳尺素、青鳥傳書、黃耳傳書、飛鴿傳書、風(fēng)箏通信、竹筒傳書、燈塔等。
2、烽火傳軍情“烽火”是我國古代用以傳遞邊疆軍事情報的一種通信方法,始于商周,延至明清,相習(xí)幾千年之久,其中尤以漢代的烽火組織規(guī)模為大。在邊防軍事要塞或交通要沖的高處,每隔一定距離建筑一高臺,俗稱烽火臺,亦稱烽燧、墩堠、煙墩等。高臺上有駐軍守候,發(fā)現(xiàn)敵人入侵,白天燃燒柴草以“燔煙”報警,夜間燃燒薪柴以“舉烽”(火光)報警。一臺燃起烽煙,鄰臺見之也相繼舉火,逐臺傳遞,須臾千里,以達到報告敵情、調(diào)兵遣將、求得援兵、克敵制勝的目的。在我國歷史上,還有一個為了討得美人歡心而隨意點燃烽火,最終導(dǎo)致亡國的“烽火戲諸侯”的故事。
3、鴻雁傳書,“鴻雁傳書”的典故,出自《漢書·蘇武傳》中“蘇武牧羊”的故事。據(jù)載,漢武帝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漢朝使臣中郎將蘇武出使匈奴被鞮侯單于扣留,他英勇不屈,單于便將他流放到北海(今貝加爾湖)無人區(qū)牧羊。19年后,漢昭帝繼位,漢兇和好,結(jié)為姻親。漢朝使節(jié)來兇,要求放蘇武回去,但單于不肯,卻又說不出口,便謊稱蘇武已經(jīng)死去。后來,漢昭帝又派使節(jié)到匈奴,和蘇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通過禁卒的幫助,在一天晚上秘密會見了漢使,把蘇武的情況告訴了漢使,并想出一計,讓漢使對單于講:“漢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獵時,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著一封寫在帛上的信,上面寫著蘇武沒死,而是在一個大澤中?!睗h使聽后非常高興,就按照?;莸脑拋碡?zé)備單于。單于聽后大為驚奇,卻又無法抵賴,只好把蘇武放回。有關(guān)“鴻雁傳書”,民間還流傳著另一個故事。唐朝薛平貴遠征在外,妻子王寶釧苦守寒窯數(shù)十年矢志不移。有一天,王寶釧正在野外挖野菜,忽然聽到空中有鴻雁的叫聲,勾起她對丈夫的思念。動情之中,她請求鴻雁代為傳書給遠征在外的薛平貴,但是荒郊野地哪里去尋筆墨?情急之下,她便撕下羅裙,咬破指尖,用血和淚寫下了一封思念夫君、盼望夫妻早日團圓的書信,讓鴻雁捎去。
4、飛鴿傳書。在我國的歷史記載上,信鴿主要被用于軍事通信的目的。譬如在公元1128年,南宋大將張浚視察部下曲端的軍隊。張浚來到軍營后,竟見空蕩蕩的沒有人影,他非常驚奇,要曲端把他的部隊召集到眼前。曲端聞言,立即把自己統(tǒng)帥的五個軍的花名冊遞給張浚,請他隨便點看哪一軍。張浚指著花名冊說:“我要在這里看看你的第一軍?!鼻祟I(lǐng)命后,不慌不忙地打開籠子放出了一只鴿子,頃刻間,第一軍全體將士全副武裝,飛速趕到。張浚大為震驚,又說:“我要看你全部的軍隊?!鼻擞珠_籠放出四只鴿子,很快,其余的四軍也火速趕到。面對整齊地集合在眼前的部隊,張浚大喜,對曲端更是一番夸獎。其實,曲端放出的五只鴿子,都是訓(xùn)練有素的信鴿,它們身上早就被綁上了調(diào)兵的文書,一旦從籠中放出,立即飛到指點的地點,把調(diào)兵的文書送到相應(yīng)的部隊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