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問其故的故的意思(即刻公問其故的故的意思)
2022-12-03
更新時間:2022-04-17 19:05:52作者:佚名
《赤壁賦》寫于蘇軾一生最為困難的時期之一——被貶謫黃州期間。元豐二年,因被誣作詩“謗訕朝廷”,蘇軾因?qū)懴隆逗葜x上表》。后經(jīng)多方營救,于當(dāng)年十二月釋放,貶為黃州團(tuán)練副使,但不得簽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這無疑是一種“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元豐五年,蘇軾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兩次泛游赤壁,寫下了兩篇以赤壁為題的賦,后人因稱第一篇為《赤壁賦》,第二篇為《后赤壁賦》。
原文(節(jié)選):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
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憑虛御風(fēng),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譯文: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蘇氏與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風(fēng)陣陣拂來,水面波瀾不起。舉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誦明月的詩句,吟唱婉轉(zhuǎn)優(yōu)美的樂曲。不多時,明月從東山后升起,盤桓在斗宿與牛宿之間。
白茫茫的霧氣橫貫江面,清泠泠的水光連著天際。聽任小船飄流到各處,凌于蒼茫的萬頃江面之上。乘著輕風(fēng)無所不至,并不知到哪里才會停棲,感覺身輕得似要離開塵世飄飛而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
于是喝酒喝得高興起來,用手叩擊著船舷,應(yīng)聲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蘭船槳,迎擊空明的粼波,逆著流水的泛光。我的心懷悠遠(yuǎn),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
同伴吹起洞簫,按著節(jié)奏為歌聲伴和,洞簫嗚嗚作聲:有如怨懟有如傾慕,既象啜泣也象低訴,余音在江上回蕩,絲絲縷縷繚繞不絕。能使深谷中的蛟龍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孀婦為之飲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