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看穿12星座是否會偷情(十二星座被偷看)
2023-08-06
更新時間:2023-08-06 06:12:56作者:佚名
1、仡佬族祖祖輩輩流傳下的仡佬族寶王祭祖
2、仡佬族分布地與人口
3、仡佬族禁忌及忌諱
4、仡佬族傳統(tǒng)舞蹈:仡佬族酒禮舞
5、仡佬族崇拜什么,仡佬族的宗教文化
6、猜你喜歡:
務(wù)川仡佬族寶王祭拜是仡佬族文化的典型代表,從古至今有,仡佬族的寶王祭拜已經(jīng)傳承了多年,而務(wù)川仡佬族寶王祭拜也是第二批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那么在仡佬族文化中,仡佬族寶王祭祖是什么?有什么習俗?
務(wù)川仡佬族寶王祭拜,是仡佬族丹砂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仡佬族祖先神崇拜和俗神崇拜的文化表現(xiàn)。主要流傳在貴州省務(wù)川自治縣大坪鎮(zhèn)三坑、板場、豐樂鎮(zhèn)官壩、紅絲鄉(xiāng)太壩等地區(qū)。
基本信息
務(wù)川盛產(chǎn)丹砂,兩漢時期因丹砂開采,使這里具有了城鎮(zhèn)的規(guī)模。丹砂給當?shù)貛戆l(fā)展,因而首先發(fā)現(xiàn)砂礦的人輩受尊崇,被封為“寶王”,尊為菩薩。后世人為紀念他,在盛產(chǎn)朱砂的地方建起了“寶王廟”,塑起“寶王菩薩”像,凡下坑取砂、打巖子煉水銀都要點香燃燭供奉酒肉,祭奠于他,祈求保佑平安,大有收獲。這一習俗對研究仡佬族歷史文化有重要價值。貴州省人民政府2007年5月29日公布為第二批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祭拜寶王菩薩,有三種形式:小祭、大祭、年祭。
小祭,采砂人祈求打發(fā)槽子的一種日常祭拜。這種祭拜隨時可以進行,地點一般在采砂人的礦洞前舉行,祭品主要是豬頭。擺放豬頭時,豬頭要正對采砂人所開礦洞方向。香兩爐,插在豬鼻孔里。酒三盅,紙錢數(shù)串。
采砂人面向自己所開礦洞,虔誠禱念:天爐神、地爐神,家壇香火不安寧……,然后焚燒紙錢,敬酒三杯,繼續(xù)禱念:許您豬頭十八斤,美酒三杯,長錢十二束,板板銀錢幾十萬。祭拜完畢,主人家把豬頭清湯煮熟,招待開礦的伙計一同享用。拜祭時,采砂人一定要心誠,他們相信,寶王菩薩顯靈是用托夢的形式來告訴發(fā)槽子所在的。
大祭,一種還愿的祭拜,是采砂人在采砂前就為寶王菩薩許下了愿:“寶王菩薩保佑我打發(fā)槽子,打了發(fā)槽子,大點給你砍個豬腦殼”等之類的許愿,也有許下用整豬拜祭的。
民間傳說,寶王是有靈的,你許得起他就要得起,因此還愿時的祭品就必須是所許的物品,還愿祭拜的地點在寶王廟,祭祀時要邀請寨內(nèi)人家共同參加,一同分享寶王菩薩帶來的朱砂好運,其它內(nèi)容無異。
仡佬族是我國56個民族其中的一個,它是一個有著悠久文化歷史的少數(shù)民族。在我國的少數(shù)民族文化中,仡佬族文化以其獨特的民族個性占據(jù)重要地位。那么,仡佬族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哪里呢?下面就讓我們?nèi)ピ敿毩私庖环伞?/p>
仡佬族,中國少數(shù)民族之一,人口579744人(2000年人口普查)。貴州省聚集了96.43%仡佬族人口,其余各省份都有分布,以雜居為主。貴州聚居地主要為務(wù)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其余分布于貴陽、六盤水、遵義和銅仁、畢節(jié)、安順、黔西南等4個地區(qū),少數(shù)散居于云南和廣西。仡佬族也是越南54個民族之一,有1845人(1999年人口普查)。在越南,仡佬族人口主要居住于河江省的同文、黃樹肥兩縣境內(nèi)。
仡佬族歷史悠久,商周至西漢時期的“百濮”,東漢至南北朝時代的“濮”、“僚”都與其先祖有淵源關(guān)系。“仡僚”、“葛僚”、“僚”、“仡佬”是隋唐以后,各個時期對他們的稱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正式定名為仡佬族。
仡佬族人與古代貴州一代的僚人有淵源關(guān)系。唐宋時,史書中開始出現(xiàn)“葛僚”、“仡僚”、“革老”、“仡佬”等名稱,統(tǒng)稱為“僚”。僚人可能是古代對這一地區(qū)若干少數(shù)民族的泛稱,而與仡佬族有著更為直接的密切關(guān)系?!柏罾小币幻钤缫娪谀纤沃燧o寫的《溪蠻叢笑》。
自明代以來的許多史籍都說:“仡佬,古稱僚”。近一、二百年間,在一部分仡佬族中還保留著古代僚人的某些習俗,如婦女穿統(tǒng)裙和鑿齒,以及以石板為棺的墓葬等,都說明仡佬族與古僚人有淵源關(guān)系。古僚人,是西漢時夜郎國(主要在今貴州、云南境內(nèi))的主體民族之一。
猜你可能也喜歡:
淺述佤族舞蹈的多元化特征
云南佤族服飾特點與風格
云南納西族的由來與起源
哈薩克族和維吾爾族的關(guān)系與區(qū)別
仡佬族是主要聚居在我國貴州地區(qū)的一個歷史悠久的少數(shù)民族。在仡佬族有著許多與其他民族不同的特色民間習俗,當然這其中也包括仡佬族文化傳統(tǒng)中的一些特別的禁忌。你知道仡佬族的禁忌有哪一些嗎?下面就一起來看下面的文章了解一下吧。
一、所居不著地
南宋時期朱輔的《溪蠻叢笑》說:“仡佬以鬼禁,所居不著地。雖酋長之富,屋宇之多,亦架木排比,如省民羊樓。”
其俗承襲了古代人們“巢居巖谷,因險憑高”,“依樹為層巢而居,各曰干欄”的傳統(tǒng)。如今,在黔東北一帶的農(nóng)村中,仍然承襲所居不著地之俗?,F(xiàn)在所住的木制瓦房(俗稱正房)的右后間,木板鋪底,離地約一尺,俗稱“地樓屋”,此為男女主人所居住的地方。正房之前的廂房、飛檐翹角,扶手欄桿,俗稱“樓子”。
其樓子上有二個或三個房間,為青年子女們所居住,(樓下圈養(yǎng)牲畜),其禁“鬼”之俗,包涵著“敬鬼神而遠之”的意思。無論居住干欄、木樓、竹樓,都可以防避野獸攻擊、蛇蟲叮咬和避免潮濕。
所以,其“鬼禁”當是敬鬼的意思。其“鬼”不是一般所謂的鬼魂、鬼怪,而指的是大地、母親。這里在古代曾經(jīng)稱之為“鬼方”,如《貴州古代史?殷周時期的鬼方》說:“今貴州是鬼方的主要部分?!狈从吃谑淇h的地名中,甘溪鄉(xiāng)的“曬溪”本名“鬼塞溪”(見《石阡府志》);中壩鎮(zhèn)的“高魁屯”本名“剿(角)鬼屯”;大沙壩鄉(xiāng)毛家寨一帶本名“鬼野屯”(見《鎮(zhèn)遠府志》);石固鄉(xiāng)洋溪河畔有一山村,至今仍名鬼廣,那里奇峰怪石,極為壯觀。
二、忌關(guān)大門
明、清以來,在黔東北一帶的農(nóng)村中,一般人家的大瓦房修建以后,其正中的堂屋大門一壁不裝修,長時間敞著。有的用大竹片上下橫綁,夾著幾塊散木板稍微遮掩著。這是(明)田汝成《行邊紀聞》所說的“門戶不扃”?!办纭保ㄒ簦壕剑┲搁T閂或關(guān)門、鎖門。有的過了若干年后,再請木匠來裝修大門,俗稱“訂門”。訂門如同修建正房一樣莊重。大門修好以后便關(guān)著,主家要辦“訂門酒”,親友寨鄰又要來送禮慶賀。當晚要舉行“開門”儀式:親友中一人代表“福、祿、壽三星”來叫開門,木匠師傅在屋里盤問。雙方在問答中說了許多的吉語,然后把門打開,迎進“三星”。
大門裝修以后也常敞著。有的人家在大門之外特置兩扇“腰門”,要關(guān)也只能關(guān)腰門而不關(guān)大門。其腰門1米多高,上半部還用一寸寬的木條間隔一寸豎裝,既通風透光又很美觀。
為什么不裝修大門或有門不關(guān)呢?據(jù)老人們說:如果關(guān)了大門,“香火”(中堂神龕)上的羊子出不去,進不來。香火上的羊子是什么神?據(jù)說是“家先神”。根據(jù)辭書字典:古稱母羊曰“牂”(音:張),即“牂牁”的牂??芍耖g忌關(guān)大門的崇羊之俗,為夜郎“竹王牂牁”圖騰崇拜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
三、年節(jié)禁忌特俗
俗話說:“正月忌頭,臘月忌尾”。仡佬族十分重視春節(jié),年頭年尾的禁忌和特俗甚多。
在年除夕和正月初一,一家老幼都要保持和諧的氛圍以共享合家團圓的天倫之樂,忌生氣吵嘴和打罵小孩。除夕稱為“打封印”,初一稱為“打開張”,于來年多不吉利。
燒“迎新火”。俗話說:“三十夜的火,十五的燈”。仡佬族人家早在十冬臘月,便要在山上尋找一個大樹仡篼,挖回家來晾干,以備除夕之夜燒“迎新火”,又稱為燒“仡篼火”。如五德一帶的仡佬族人說:“三十夜燒個大仡篼,來年喂個大肥豬”。明清時期仡佬族又有“仡篼苗”之稱,意為樹大根深的土著民族。正月初一早晨,忌吹撥火炕里的仡篼火。相傳此時吹火撥火來年易遭口舌是非。
除夕吃年夜飯時,忌吃湯泡飯。據(jù)說吃了湯泡飯,來年出門易遭雨淋。
年夜飯后,有的人家要對房前屋后的果木喂飯喂菜,也讓樹木過年。先將樹身砍個小口,填上食物,念道:“喂口肉,結(jié)成團;喂口飯,結(jié)成串”。
年夜飯后,要封甑子,不能打開。到正月初二日早上,家庭主婦將甑子抱到戶外去打開,舀著飯向野外拋撒,念道:“放蚊子啊!放你飛,飛遠點;飛到陰山背后去,好讓這里干凈點!”
除夕之夜忌串門。半夜子時要放鞭炮開財門。有一首守歲詩念“已閉財門莫亂敲,年年守歲到通宵,客來甜酒粑粑煮,恭喜一聲運氣高?!?/p>
除夕之夜要洗腳。洗腳不能洗到膝蓋以上,俗話說:洗翻山了來年走人戶撞不到嘴(碰不上吃東西)。
除夕之夜和大年初一不能燒粑粑吃。據(jù)說燒了粑吃易燒衣服,或被火燒傷成疤子。
除夕之夜,有的家庭主婦要將自家的秤、梳子、掃帚藏了起來。據(jù)說:大年初一不能見到秤和使用秤稱東西,否則來年易碰見蛇。大年初一不能梳頭,梳了頭梳掉了運氣。大年初一不能掃地,掃了地易遭大風;又說“掃窮掃窮,越少越窮”。
大年初一不能吃米飯,全天只能吃湯圓、綠豆粉、面條和餃子。據(jù)說“飯”諧“犯”音,以避免犯消(易損壞東西)、“犯事”。
大年初一不能叫人起床。初一早晨睡大覺俗稱“挖窖”,意為做夢挖到地下的寶藏,故不能驚擾其發(fā)財夢。
大年除夕和大年初一,要到附近的祖墳去點燭燒香化紙,俗稱“上亮”給同祖先拜年。
大年初二日,女婿女兒要到岳父母家拜年。俗話說:“初一的兒子,初二的女婿,初三初四,去吃狗屁”。
正月十五“過大年”。入夜、花燈、龍燈只能在本寨玩,不論貧富之家都要玩到(有孝服人家除外),通宵達旦,盡歡而散。
十五晚上各家要插路燭。將點燃的蠟燭,從房前屋后一支去插到戶外的路上去。據(jù)說將路照明,以利蛇蟲螞蟻向外行走。同時要做拖草鞋蟲游戲:由一個小孩用草繩拖著一只爛草鞋在前面走,另一個小孩用樹枝在后面打,口喊攆草鞋蟲!。
“炒蟲蟲粑”。十五日晚夜深時,有的年輕人相邀,到別人家的菜園里去偷些蔥蒜苗、芹菜、蘿卜之類,到家里來和粑粑一起炒,邊炒邊叫:“炒死青蟲,炒死蝗蟲!”然后用碗分裝著吃。據(jù)說:這樣做可以炒死田地里一切危害莊稼的害蟲。第二天,當誰發(fā)現(xiàn)自家園子里的菜被偷以后,不能“噘花雞公”(罵街),據(jù)說越罵得兇,于偷菜之人越吉利。
“照青光眼”。十五日晚,家庭主婦將一只早已洗干凈的糞桶,裝盛大半桶清水,讓一家老少逐個拿著蠟燭,對著燭光看自己映在糞桶里的倒影面孔。傳說這樣照了以后,來年不犯火眼、青光眼等眼病。
四、其他禁忌
老年人禁忌年青男女在家里對唱山歌,他們說:好歹這里還有兩片瓦蓋起。
老年人忌小孩子吃豬蹄叉。說小孩子家如果吃了豬蹄叉,長大以后難找“媳婦崽”,提親時總有人“打讒嘴”。
猜你可能也喜歡:
你所不知的哈尼族語言特點
哈尼族的起源和歷史由來
哈尼族的信仰是什么,你知道嗎?
哈尼族民居特點:依山而建、山環(huán)水繞
走進仡佬族文化,我們能看到仡佬族先民躍動的舞蹈靈魂,我們能看到仡佬族充滿魅力的舞蹈藝術(shù)。仡佬族的傳統(tǒng)舞蹈有“踩堂舞”和“酒禮舞”。下面一起來看看“踩堂舞”和“酒禮舞”吧!
仡佬族的傳統(tǒng)舞蹈有《踩堂舞》和《酒禮舞》?!恫忍梦琛肥菃试醿x式中舉行的舞蹈。流行于貴州遵義、仁懷一帶。古代是在墳前進行,近代改在靈堂。
舞蹈時,由3或4人分別吹笙、搖鈴、搖司刀、打錢桿作前導(dǎo),眾人(無論男女)手拉手在后面魚貫而行。另外幾位女子,或舉著火把,或提著酒壺,或端著茶盤,盤內(nèi)放酒碗或酒杯,在隊列旁向舞蹈者敬酒。
這種多人舞有四瓣花、柳穿魚、梅花陣等復(fù)雜隊列的變化。人們邊唱邊跳,邊以足蹉地,還不時“呵嗬、呵嗬”地呼喊?!毒贫Y舞》在傳統(tǒng)婚禮時跳。領(lǐng)舞者執(zhí)手帕領(lǐng)眾人在屋前場地上圍成圈,沿逆時針方向邊唱邊跳。
一領(lǐng)眾合,氣氛熱烈。舞蹈動作簡樸。特點是順手順腳,屈膝向右頂騰。步伐為起伏的橫墊步,有時向前走跳。仡佬族群眾性的娛樂舞蹈有龍舞、獅舞等。當代的一些舞蹈工作者也根據(jù)仡佬族的傳統(tǒng)舞蹈編演了一些舞蹈,豐富了仡佬族舞蹈藝術(shù)。
酒禮舞
是在傳統(tǒng)婚禮時跳。領(lǐng)舞者執(zhí)手帕領(lǐng)眾人在屋前場地上圍成圈,沿逆時針方向邊唱邊跳。一領(lǐng)眾合,氣氛熱烈。舞蹈動作簡樸。特點是順手順腳,屈膝向右頂騰。步伐為起伏的橫墊步,有時向前走跳。仡佬族群眾性的娛樂舞蹈有龍舞、獅舞等。當代的一些舞蹈工作者也根據(jù)仡佬族的傳統(tǒng)舞蹈編演了一些舞蹈,豐富了仡佬族舞蹈藝術(shù)。
主要分類
踩堂舞
又叫踩臺舞,是在喪葬儀式中跳的舞蹈。每當仡佬族老人辭世之后,便把死者停在堂屋中,然后在遺體前跳踩堂舞,以此來表示對死者的哀悼和懷念。因系在靈堂前跳舞,靈堂又通常設(shè)在堂屋中,故名為踩堂舞。踩堂舞的舞者均為男性,三、四人為一組,一人吹蘆笙,一人打錢桿,一人搖鈴、一人舞絲刀,邊舞邊唱挽歌。舞蹈時身體微曲,來回跳躍,舞步右腳落地稍重,成蹉步。舞蹈過程主要靠隊形的變化來完成。隊形變化有“四瓣花”、“柳穿魚”、“梅花陣”等。
牛筋舞
隆林縣弄麻仡佬族在老人大病初愈后,跳牛筋舞慶祝,祈望老人健康長壽。主跳者是老人的大女婿或大侄女婿,陪跳者是女性親屬。主跳者背一個竹編蒸籠,籠中放只空碗,手執(zhí)一條30多公分長的熟牛筋。陪跳者手拿一根筷子,設(shè)法敲響籠中的碗,敲響一次,主跳者喝一杯酒,陪跳者的筷子若被牛筋擋住落地,陪跳者也要被罰飲酒一杯。舞畢,將數(shù)斤鮮牛肉和牛筋獻給老人,祝福老人健康長壽,猶如牛筋一樣堅韌有力。
獅舞
是很受群眾喜愛的娛樂活動,具有雜技藝術(shù)的特色。搭建以8至12張大方桌一層層疊壘而成的高臺,最上面的桌子四條腿朝天,總高度10多米。一個舞獅班子,少則四五人,多則15人。一般同時登臺表演的是4人。兩個人扮獅子,把獅頭獅皮披蓋在全身,只露兩腳;另外2人分別裝扮成孫猴和笑臉和尚。有時還有同時出場的小獅子。
信仰是由人的內(nèi)心崇拜認同進而所形成的穩(wěn)定不動搖的信念,信仰往往給人們指向?qū)ξ磥磉b不可及的希望與理想,或是對財富的希望,或是對事業(yè)的希望。每個民族都有著他們自己的宗教信仰,作為五十六民族的少數(shù)民族之一的仡佬族文化也有著他們的宗教信仰。一起來了解一下仡佬族的信仰吧!
仡佬族崇拜祖先,奉祀蠻王老祖;認為萬物有靈,故信奉多種神靈。清代漸習漢俗,崇奉佛、道、儒三教,并信巫術(shù)。每家堂屋均設(shè)神龕,書供“天地君親服、左昭在穆、古圣先賢、觀音、牛王、財神等香位。老人亡故,要做“亡齋”超度。逢節(jié)慶給祖先燒紙時,要給“地盤業(yè)主、早老先賢”燒袱紙一封。如遇災(zāi)禍病痛,則許愿還愿,即或清平,亦祈福延年。請巫師(俗稱“端公”、“道士”)至家“打保?!?、“沖灘”,或設(shè)“壇”敬“壇”,或“還梅山”,或“送瘟神”,或“打粉火”。相信一種超自然的力量,能消災(zāi)免禍,益壽賜福。有寄拜奇石、古樹之俗。還相信“燒胎”、“叫魂”、“觀花”、“頓水碗”、‘界八字”、“看相”、“看風水”、“占卜”、“問卦”等。
清末民初的酸會有:“清醒會”(亦稱“和瘟會”),多在正月,祈求一年清吉平安?!把砻鐣保ㄒ喾Q“保禾會”),多在六月,祈五谷豐登。黑神會”,多在六七月,設(shè)。壇”求雨?!疤枙保司旁麻g久雨不晴,影響秋收,:打辭祈晴”。“虎豹會”(亦稱“山王會”),冬臘月間,設(shè)“酸”驅(qū)遣虎豹,保境安民,亦有于三月間做會的。
您可能也喜歡:
古老的德昂族文化“古茶新香”
基諾族火把節(jié)是什么時候?
傈僳族傳統(tǒng)體育活動“傈僳族弓弩”
頗具特色的傈僳族婚俗文化
仡佬族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