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子貍的生活習(xí)性及產(chǎn)地分布(果子貍的生活環(huán)境及特點)
2023-05-18
更新時間:2023-05-14 13:00:08作者:未知
蛇類在世界上分布極為廣泛,其種屬隨地域、氣候、環(huán)境而各異。已知世界上現(xiàn)有蛇類2200 多種,分別隸屬 10 科,其中有毒蛇的種類有600 余種,而對人有致命危險的主要毒蛇有 195 種。我國各省都有蛇的分布,但大部分蛇種集中于長江以南、西南各省,已知現(xiàn)有蛇類 174 種,有毒的占 48 種,其中陸地常見的主要毒蛇有 10 種,海生毒蛇 10 余種:
1.眼鏡蛇科 elapidae
本科屬前溝牙類毒蛇,毒液以神經(jīng)毒為主 。
眼鏡王蛇(ophiophagus hannah):俗稱過山峰、大眼鏡蛇等,外形似眼鏡蛇,體更長,可達(dá)5米,頸部膨扁時有白色的倒寫 v 字形斑,體背有窄白色帶斑紋 40-50 個,激怒時其前身 1/2 豎起,性兇猛,會主動攻擊人畜。分布於浙江、江南、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和西藏。生活于平原至海拔 1000 米的山區(qū)。
眼鏡蛇 (naja naja atra):俗稱飯鏟頭、吹風(fēng)蛇、飯匙頭等,頭橢圓形,頸部背面有白色眼鏡架狀斑紋,激怒時其前身 1/3 豎起,頸部膨扁,發(fā)呼呼之聲,體背黑褐色,間有十多個黃白色橫斑,體長可達(dá)2米。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云南、四川。生活于平原、丘陵、山區(qū)的山野、田邊和住宅附近。
眼鏡蛇孟加拉亞種(naja naja kaouthia):分布於云南、四川、和廣西,近年來,該蛇從泰國等地流入廣東,廣東地區(qū)稱該蛇為泰國眼鏡蛇。該蛇頸背的眼鏡斑只有單個圓圈,體長在2米以上,其排毒量大,蛇毒毒性較強(qiáng)。
金環(huán)蛇(bungarus fascitus):俗稱金甲帶、鐵包金、國公棍、佛蛇等。頭橢圓形,全身體背有黃環(huán)和黑環(huán)相間排列,兩環(huán)寬窄大致相等,尾短圓鈍,體長 1.2-1.5 米。分布在福建、江西、廣東、廣西、海南和云南。活動于平原、丘陵、山地叢林、塘邊、溪溝邊和住宅附近。
銀環(huán)蛇(bungarus multicinctus):俗稱過基峽、白節(jié)黑、金錢白花蛇、銀甲帶、銀包鐵等。頭橢圓形,全身體背有白環(huán)和黑環(huán)相間排列,白環(huán)較窄,尾細(xì)長,體長1米左右。分布在安徽、浙江、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貴州、云南。棲息於平原、丘陵的多水地帶或山坡、田野、路旁。
2.海蛇科 hydrophidae
本科蛇終生棲于海中,尾扁似槳,與眼鏡蛇科同屬前溝牙類毒蛇,系神經(jīng)毒類。我國海域有16 種,分布較廣、數(shù)量較多的有如下幾種:
小頭海蛇(microcephalophis gracilis):分布于福建、廣東、海南島、廣西。
海蝰(praescutata viperine):分布于福建、廣東、海南島、廣西。
青環(huán)海蛇(hydrophis cyanocinctus):分布于遼寧、山東、江蘇、浙江、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島、廣西。
環(huán)紋海蛇(hydrophis fasciatus atriceps):分布于遼寧、福建、廣東、海南島、廣西。
長吻海蛇(pelamis platurus):分布于山東、浙江、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島、廣西。
平頦海蛇(lapemis hardwickii):分布于山東、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島、廣西沿海。
3.蝰科 viperidae
本科為管牙類毒蛇,分泌的毒液以血循毒為主,因頰窩的有無而分為蝮亞科和蝰亞科。
蝰亞科(viperinae):有白頭蝰、北極蝰、草原蝰、蝰蛇等,常見者有蝰蛇。
蝰蛇(vipera russelli siamensis):俗稱圓斑蝰、金錢斑、百步蛇、八步蛇、百步金錢豹等。頭呈三角形,體粗尾短,頭背有三塊圓斑,體背有三縱行大圓斑,背脊一行圓斑與兩側(cè)交錯排列,圓斑中央紫褐色,四周黑色,鑲以黃白色邊,性兇猛。分布於福建、廣東、廣西,生活在平原、丘陵和山區(qū),多棲息于田野中。臺灣產(chǎn)臺灣亞種。東南亞也有蝰蛇分布。近年來,大量的蝰蛇從緬甸、泰國流入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