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的藥用價值與用法(牛蒡的藥用價值與功效)
2022-12-03
更新時間:2022-08-28 10:04:58作者:未知
大黃是蓼科植物。其干燥的根和根莖也被稱為生君,將軍和川君。大黃性苦性寒??捎糜跐駸岜忝?、郁結(jié)腹痛、濕熱黃疸、急性闌尾炎、不完全性腸梗阻。主要產(chǎn)于青海、甘肅、四川、陜西等西北省份。青海省種植的大黃主要是唐古特。
形態(tài)特征
大黃是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肉質(zhì),木質(zhì)化,不分叉,蘿卜形。它們有的有幾個分叉,呈牛頭狀。莖直立,不分枝,90-120厘米高,中空,縱向具槽和短柔毛。根葉大,近圓形,掌狀淺裂。花序圓錐形,分枝緊密,小枝向上直,在每個節(jié)中的一些簇生。這些花很小,成簇,綠白色或略帶紫色。瘦果紅色,三角形,長圓形,3翅,先端圓形或稍凹,基部心形。
生長習性
喜歡寒冷的氣候,寒冷,避免高溫。主要種植在海拔1400m以上地區(qū)。氣候條件:冬季最低氣溫應在-10℃以上℃, 夏天的溫度不應超過30度℃, 無霜期50-180天,年降雨量55-1000毫米。土層較深、腐殖質(zhì)豐富、排水良好的土壤或砂土為佳。在粘性和酸性土壤中種植,根莖生長不良,影響產(chǎn)量。排水不暢、地下水位高的地塊不宜種植。大黃應避免連作,輪作4-5年后復種。應與豆類、禾本科作物輪作,或以黨參、黃連等中藥材為前茬作物。
大黃種子容易發(fā)芽。在15-25℃下, 種子發(fā)芽率可達85%以上,種子壽命1~2年。
栽培技術
3.1土地選擇和準備
大黃是一種深根植物。其主根可深入*層30-45厘米。宜選擇松散、排水良好的砂土山坡。前茬作物收獲后,結(jié)合深耕,每畝施足基肥和4000-5000公斤優(yōu)質(zhì)有機肥。
3.2傳播方法
它可以通過種子或芽繁殖。種子繁殖可分為直播和移栽。
3.2.1直播
在初秋或早春。直播按行距70cm*60cm進行,孔深約3cm,每孔5-6粒,覆蓋約2cm。每畝種子消耗量為2-2.5kg。
3.2.2苗木移栽
為了節(jié)約種子,提高土地利用率,或在春季干旱時,不宜在直播栽培區(qū)播種,多采用播種育苗和移栽田。寬1.2米,高21米,四周設排水明溝。把種子均勻地撒進溝里,蓋上*2-3厘米,然后蓋上一層干草。發(fā)芽后除去覆蓋的草。根據(jù)實際情況,5-6月注意除草和追肥。10月下旬,大黃種苗培養(yǎng)3-5cm,防止為害,次年移栽。
移栽應在次年4月中旬或8月下旬進行。挖出幼苗后,去掉側(cè)根,按60厘米的行距挖15-30厘米深的洞。每個洞都蓋上一株植物,把蘆頭埋起來,把土壓實,使根和土緊密結(jié)合。移栽時可采用“彎根栽植”,即移栽時可將幼苗根尖向上彎成L形,可大大降低植株抽薹率。
3.2.3嫩枝繁殖
收獲大黃時,將從母株根莖上發(fā)芽的粗壯的種子芽移開種植。如果種芽太小,可以種在苗床上,明年秋天再種。為了防止傷口腐爛,種植時可將植物灰涂在傷口上。
3.3現(xiàn)場管理
3.3.1種植和除草
在第一年,大黃幼苗小,雜草容易生長。與松樹結(jié)合,應經(jīng)常除草,行間種植大豆和玉米,以抑制雜草的生長。第二至第三年,5月上旬和7月中旬,對松樹進行除草和生根。
3.3.2施肥
大黃是一種喜歡施肥的植物。除施用基肥外,還需每年追施2-3次。第一年6月,每畝施餅肥50公斤,過磷酸鈣10-20公斤。第二年進行兩次追肥。5月和6月,在行間開溝施人糞便,或分別施過磷酸鈣20-30公斤和氯化鉀10-20公斤。涂抹后,用水涂抹。
3.3.3螺栓連接
大黃種植后,第二年開始抽薹開花。除種植地外,其他植物的抽薹應取消,抽薹應在晴天進行。
病蟲害防治
大黃的主要病害是根腐病,一般發(fā)生在8~9月的雨季或高溫高濕地區(qū),多發(fā)生在大黃收獲當年或前年。根的頂端開始變黑腐爛,葉子同時變黃,導致死亡。防治方法是注意清除積水,及時疏通。栓接后,用*或生石灰水消毒傷口。病株應盡快清除,枯枝落葉應在秋季采集焚燒,以減少病原菌來源。
主要害蟲為蚜蟲,6~7月危害嚴重。可噴樂果乳劑2000次。嚙齒動物可以被捕獲或人工殺死。
收獲和加工
種植2~3年后,9~10月地上部分枯死時收獲大黃。收割時,先把地上部分切掉,挖出根莖和根,小心地搖下,把過大的根莖切成幾塊,把中小的根莖切成塊,風干、曬干或曬干。干燥后,可裝在木箱或敲擊設備中,碰撞去除粗糙的表皮,露出黃色。每畝可收干貨400公斤左右。
種子保存技術
選擇生長勢強、無病害、品種純的三年生植株,加強田間管理。5月應搭設腳手架,避免被風吹落。種子成熟后,很容易被風吹掉。7月中下旬部分種子呈深褐色時,應迅速切下,放在通風、陰涼、潮濕的地方,以備后熟。經(jīng)過幾天的搖動,它們就可以當種子了。春播種子應陰涼保存,避免受潮和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