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彬的寓意(彬的寓意和象征)
2023-12-26
更新時間:2023-12-26 13:20:28作者:佚名
地坑院、黃河棧道遺址、茅津渡、傅相祠。
1、地坑院:也叫天井院,地坑院,當?shù)厝朔Q為“天井院”“地陰坑”“地窯”,是古代人們穴居方式的遺留,被稱為中國北方的“地下四合院”,據(jù)說已有約4000多年的歷史。
2、黃河棧道遺址:位于三門鄉(xiāng)至曹川鎮(zhèn)老鴉石沿河北岸,開鑿時間已無法考究,現(xiàn)存最早的石刻是東漢桓帝和平元年(150年),棧道上還有魏、隋、唐、宋、明、清的石刻。古棧道依山傍河,由兩向東,時斷時續(xù),已發(fā)現(xiàn)遺跡20余處,累計長3000余米。在山崖凸出的棧道拐彎處、內(nèi)側(cè)巖壁上均發(fā)現(xiàn)纖夫挽船時繩磨下的深深槽痕,在繩槽最多的位置還發(fā)現(xiàn)一種立式轉(zhuǎn)筒狀機械裝置痕跡。古棧道是古代黃河纖夫艱苦生活的真實寫照和研究黃河漕運史的珍貴文物。
3、茅津渡:位于縣城南5公里茅津村黃河岸邊。因古代茅族曾居于此而得名。歷史上也曾叫過陜津渡、茅城渡和會興渡等。茅津渡水勢平緩,利于行船擺渡,渡口兩岸地勢險要,為兵家必爭之地。春秋時,秦穆公為崤陵之戰(zhàn)報仇雪恥,卒領大軍經(jīng)此渡河以伐晉國,成語“破釜沉舟”所講的歷史故事就指此事。
4、傅相祠:位于縣城北部高阜處。傅相,即殷商時期奴隸出身的宰相傅說。他是商朝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因發(fā)明版筑之術,被武丁舉以為相,殷商大治而中興起來。為紀念這位中興賢相,在平陸縣傅巖山之旁為其建祠以示永久紀念。據(jù)唐初撰成的《括地志》中就有傅相祠的記載,距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了。該祠歷唐、宋、元、明、清各代,曾多次修葺。有主殿、配殿、碑亭、戲臺、廊房、磚塔等建筑。可惜的是日軍侵華時有所毀壞。為了緬懷先賢,弘揚民族文化,在平陸縣委、縣政府的重視下,由馮玉生等故里名士牽頭,圣人澗居民委員會廣泛集資,在原祠遺址西邊的山崗上又重建了座傅相祠。1992年動工始建,1994年春大殿落成。共占地50余畝,大殿7楹,高17米,寬24米。飛檐斗拱、金碧輝煌、蔚為壯觀。殿內(nèi)神龕塑有傅說坐像,左右塑其子傅宣、傅奇站像,四周繪有8幅壁畫。祠區(qū)內(nèi)建碑林,其中有原中顧委副主任薄波、書畫大師啟功、董壽平、著名哲學張岱年及著名歷史地理學家史念海等題寫的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