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輪內孔直徑怎么確定 齒輪內孔怎么計算
2023-07-14
更新時間:2023-07-14 16:35:03作者:佚名
據朝中社報道,7月12日,朝鮮試射了“火星炮-18”洲際彈道導彈,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親臨現場指導。
本次試射時間頗為微妙,正值朝鮮第一代領導人金日成逝世29周年之后,亦是韓美升級對朝核威懾的新協作機制首次開會之前。當天,韓國總統(tǒng)尹錫悅還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北約峰會期間舉行了會晤。
不過,更令外界關注的是,這是朝鮮5月底發(fā)射軍事偵察衛(wèi)星失敗以來的首次重要武器試射,也是朝方時隔三個月第一次進行洲際彈道導彈試射。
2022年3月到2023年4月間,朝鮮曾進入史上最密集的洲際彈道導彈試射周期,共發(fā)射洲際彈道導彈11次,歷史發(fā)射總數猛增至14次。但今年4月首射“火星炮-18”后,洲際彈道導彈發(fā)射一度陷入沉寂。當時的分析多認為,“火星炮-18”首射不成功,意味著這款最新型、也是對美國最具威脅的朝鮮核武器載具,尚未形成戰(zhàn)力。
然而,這一次,卡耐基國際和平基金會核政策高級研究員潘達在第一時間發(fā)布的分析文章中指出,無論是韓日各方監(jiān)測的數據,還是朝鮮主動公布的發(fā)射結果,都顯示出“火星炮-18”的第二次發(fā)射取得“顯著成功”。
“‘火星炮-18’比(朝鮮的)以往任何導彈都飛得更高、飛得更遠,但朝鮮是如何實現這樣的壯舉的,仍然是個謎。”潘達寫道。
朝中社播發(fā)的照片顯示,金正恩及夫人李雪主、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常委趙甬元、導彈發(fā)射部隊官兵在發(fā)射成功后大笑著拍手慶祝。不過,4月出現在“火星炮-18”首射現場的金正恩女兒,本次沒有露面。
金正恩拍手(圖源:朝中社)
金正恩指導“火星炮-18”型洲際彈道導彈試射。圖片來源/朝中社
導彈總局負責人“首秀”
從流程上看,7月12日“火星炮-18”第二次發(fā)射,和4月的首射沒有太大區(qū)別。兩次發(fā)射的地點都選在平壤東南一處山林河道之間的草地上,而非進行此前歷次洲際彈道導彈試驗的平壤順安國際機場。
朝鮮中央電視臺播發(fā)制作精良的視頻,通過多個地面機位及航拍,展示了導彈發(fā)射車在這里機動部署、展開、發(fā)射的全過程,其中包括從8個角度攝制的導彈發(fā)射瞬間。
按照日韓政府發(fā)布的信息,試射是在7月12日上午10時左右進行的。朝中社詳細報道了指揮流程:金正恩登上中央指揮監(jiān)視所,批準新型戰(zhàn)略武器試射,金正植大將向擔負試射任務的導彈總局第二紅旗連下達了發(fā)射命令。這也意味著,今年2月首次亮相、整合管理導彈研發(fā)全部任務的朝鮮導彈總局,終于“官宣”了其負責人。
金正植上一次出現在朝鮮官方媒體的報道中,還是今年4月陪同金正恩視察國家宇宙開發(fā)局,當時他的身份仍是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副部長。韓美政府的情報顯示,金正植此前長期擔任勞動黨中央軍工部副部長,負責軍工部內的導彈開發(fā)事務。據朝中社報道,去年11月,他因參與“火星炮-17”洲際彈道導彈研發(fā)、試射有功,晉升大將軍銜。
按照朝中社公布的數據,本次試射中,“火星炮-18”導彈最大飛行高度達到6648.4千米,用時4491秒(74分51秒),飛行約1001.2公里后精準落入朝鮮東部公海上的目標地點。這些數據和韓日政府監(jiān)測的結果基本吻合。
朝鮮“火星炮-18”型洲際彈道導彈試射現場。圖片來源/朝中社
今年4月“火星炮-18”首射時,朝中社沒有按照慣例公開上述具體數據。韓國軍方表示,根據當時的監(jiān)測結果,該型導彈最大高度應不足5000公里,和此前其他洲際彈道導彈相比,性能較弱。
考慮到“火星炮-18”是朝鮮第一款采用固體燃料火箭的洲際彈道導彈,且去年12月才進行固體燃料發(fā)動機試驗,當時的分析多認為,該型導彈距離形成戰(zhàn)斗力,尚有較長的距離。
但這一次,在朝中社發(fā)布數據前,韓日軍方就指出,本次“火星炮-18”導彈74分鐘的飛行時長,已刷新朝鮮洲際彈道導彈的飛行時間紀錄;其飛行高度由上次不足5000公里提升至超過6000公里,亦展示出朝鮮“已成功研發(fā)并加工新型洲際導彈的固體燃料最佳配比,以及所需的高性能復合材料”。
潘達進一步指出,朝鮮過去缺乏研發(fā)固體燃料火箭的經驗,但“火星炮-18”本次試射似乎取得了圓滿成功,這不能不“引人注目”。
相比朝鮮過去采用的液體燃料推進洲際彈道導彈,固體燃料火箭在發(fā)射前不需要進行長時間的燃料加注,可以更迅速、機動地進入發(fā)射位置,減少了被攔截的風險。潘達說,如果“火星炮-18”順利成軍,將意味著“任何對朝鮮進行先發(fā)制人的一次性核打擊的希望,都不太可能成功”。
據朝中社報道,金正恩對這一試射結果“表示極大滿意”,稱試射“大力顯示完全具備堅不可摧的自衛(wèi)性核戰(zhàn)爭遏制力、壓倒性的攻擊能力的共和國威力實況的今天這一驚人的成果,是實現共和國戰(zhàn)略武裝力量又一次發(fā)展的重要進展?!?/p>
值得注意的是,“火星炮-18”的試驗周期尚未結束。朝中社稱,7月12日的發(fā)射結束后,金正恩進一步“向國防科學部門提出了共和國核戰(zhàn)略武裝力量強化落實幾項戰(zhàn)略任務”。
韓聯社援引專家觀點稱,朝鮮近期可能在平壤順安國際機場等地再次發(fā)射“火星炮-18”,既是為了再次驗證導彈性能,也是為了“對內外炫耀新型戰(zhàn)略武器”,具體時間或許在7月27日“祖國偉大解放戰(zhàn)爭勝利日”前后。
今年7月27日是朝鮮戰(zhàn)爭停戰(zhàn)70周年,韓國政府此前表示,有跡象顯示朝鮮可能在當天舉行盛大的閱兵式。
“核與核相撞的危險狀態(tài)”
7月12日朝鮮試射“火星炮-18”后,正在立陶宛訪問并出席北約峰會的韓國總統(tǒng)尹錫悅緊急召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常任委員會議,商討應對朝鮮“核挑釁”事宜。這也是去年11月以來,尹錫悅第一次親自主持召開國安會常任委員會議,韓方的緊張程度可見一斑。
尹錫悅 資料圖
不過,在會議上,尹錫悅并未提出新的應對之道,而是重復去年上臺以來的“最大施壓”政策。他重申,要讓朝鮮“認識到非法行為必將付出代價”,并指示通過加強韓美軍事外交溝通,進一步加強對朝“延伸威懾”的能力。
所謂“延伸威懾”,即美國對韓國給予完全的核保護承諾,從而形成對朝鮮的核威懾。今年4月尹錫悅訪美期間,和美國總統(tǒng)拜登共同簽署《華盛頓宣言》,重啟美國核潛艇等戰(zhàn)略武器訪問、駐扎韓國,就是加強“延伸威懾”的一步。按原定計劃,韓美專司該事務的對話機制,將在7月18日舉行首次會晤。
然而,尹錫悅政府的“最大施壓”及“延伸威懾”戰(zhàn)略,也被視作朝鮮堅持并不斷延長當前的武器研發(fā)周期的關鍵原因。在朝中社7月13日的報道中,朝方就將試射“火星炮-18”的原因推給《華盛頓宣言》,稱該協議“迫使地區(qū)形勢逼近史無前例的核戰(zhàn)爭邊緣”。
近日,金正恩妹妹金與正等朝鮮高層人士,亦多次就“延伸威懾”相關問題發(fā)表公開談話,重點指責美軍在《華盛頓宣言》簽署后對朝鮮半島方向部署更多的B-1、B-52戰(zhàn)略轟炸機,并以先進偵察機“侵犯朝鮮專屬經濟區(qū)”,僅7月以來“已超過30次”。
朝方威脅道,當前半島局勢“處于可能隨時升級為相互開火、核與核相撞的惡劣極端的危險狀態(tài)”,如美方繼續(xù)行動,可能導致朝方升級應對、“招致慘禍”。韓聯社將此理解為朝鮮已發(fā)出“擊落威脅”。
韓美對此的回應則是:7月13日,朝鮮發(fā)射“火星炮-18”洲際彈道導彈的第二天,韓美在朝鮮半島進行聯合空中演習,韓軍方稱美軍F-16戰(zhàn)斗機及B-52H戰(zhàn)略轟炸機參加。韓國軍方表示,本次演習表明了美國履行“延伸威懾”承諾的決心,韓美同盟將繼續(xù)基于其“壓倒性”能力實現“通過實力實現和平”。
此外,韓國總統(tǒng)尹錫悅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12日在立陶宛會晤時,亦同聲譴責朝鮮發(fā)射“火星炮-18”的行為“威脅地區(qū)乃至世界和平與穩(wěn)定”。韓日與澳大利亞、新西蘭當日發(fā)表聯合聲明予以譴責,敦促朝鮮“停止挑釁,盡快重返對話”。
有分析指出,朝韓雙方近期的對抗話語顯示出,朝鮮或已放棄在尹錫悅執(zhí)政期內緩和同韓美關系的努力,尹錫悅政府也不會改變其既定政策。這意味著當前的緊張局勢還可能進一步升級。
作者:曹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