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jié)可以化妝嗎(上清明不可以化妝)
2023-02-22
更新時間:2023-02-21 09:12:30作者:未知
本文導讀:拘留和取保候審,都是刑事強制措施的一種,目的在于使得偵查、檢察、審判程序更加順利地進行,但不是代替刑罰的懲戒措施。
所以,刑事案件取保候審后,并不意味著案子就此結束。而案件具體會如何走向——
是解除取保公安撤案?還是繼續(xù)采取其他強制措施?
取保候審是否意味著案件一定會被判緩刑?
被刑事拘留之后被取保,后來又解除了取保候審,意味著什么?
本文為大家展開解讀——
總的來說,取保候審后案件進程還會正常繼續(xù),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公安偵查、移交送檢、審查起訴、開庭審判。
在這期間可能會出現(xiàn)幾種情況:
公安偵查完后發(fā)現(xiàn)沒有犯罪事實,或者達不到起訴條件/不應追究刑事責任,主動撤案并解除取保候審;公安偵查完后,認為應當起訴的,將案件移交送檢;案件審查起訴期間,此時一般不會變更強制措施而繼續(xù)采取取保候審(視情況可能需要到檢察院辦理取保候審手續(xù))而檢察院審查后認為不需要起訴的,出具不起訴決定書;認為需要起訴的,案件就被移送法院;在法院階段,一般如果法院認為有可能被判處實刑的,此時可能會收監(jiān);認為可能判處緩刑的,此時可能會繼續(xù)取保候審。答案是不一定。
取保候審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公安主動取保候審、檢察院不批準逮捕、羈押期限屆滿、法院主動取保候審。一般來說:
如果是公安主動取保、檢察院不批準逮捕的,通常意味著犯罪情節(jié)比較輕微,或者證據(jù)不夠充分需繼續(xù)偵查;如果是羈押期限屆滿取保的,則通常意味著案件并未辦結,案情比較復雜;如果是法院主動取保的,則意味著法院認為判緩刑的機會比較大;總的來說,取保候審作為刑事強制措施的一種,考慮到?jīng)]有社會危險性不必羈押,并不等于“無罪”,也不等于“緩刑”。取保候審的案件進入到審判階段后,也存在被判有罪和實刑的可能性,只不過從司法實踐來看,取保候審被判緩刑的概率會比較大。
司法實踐中,解除取保候審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1、發(fā)現(xiàn)被取保候審人依法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
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符合《刑事訴訟法》第15條規(guī)定之一,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時,此時相應的刑事強制措施解除:
《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jīng)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
(一)情節(jié)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三)經(jīng)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規(guī)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2、取保候審期限屆滿:
取保候審即將到期的,執(zhí)行機關要在期限屆滿15日前書面通知決定機關,由決定機關作出解除取保候審或者變更強制措施的決定,并且在期限屆滿前書面通知執(zhí)行機關。
所以,取保候審期限屆滿后,是被依法釋放,還是采取其他強制措施,均有可能,具體如何則取決于案件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