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別康橋賞析(再別康橋的詩詞鑒賞)
2023-05-18
更新時間:2023-05-12 08:17:48作者:佚名
來源:環(huán)球時報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秦剛于5月8日至12日應邀訪問德國、法國、挪威。在最近幾個月歐洲領導人紛紛訪華的背景下,秦剛此次訪問歐洲,是對中歐元首外交的進一步落實,也延續(xù)了雙方一段時間以來加強對話、增信釋疑的態(tài)勢。這樣的信號是清晰的,也是世界所樂見的,正如歐盟駐華大使庹堯誨所說,秦剛的訪問對中國和歐洲來說都是受歡迎的一步。
德國總理朔爾茨在柏林會見秦剛
進一步推動落實雙方的務實合作,是秦剛此訪的主線。訪問德國,主要是為即將舉行的第七輪中德政府磋商做準備。這將是疫情發(fā)生以來雙方首次線下舉行政府磋商,也是兩國新一屆政府的首次全面對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對此,德國總理朔爾茨予以積極回應,表示“非常期待”,“德方正積極籌備”。此外,雙方還同意加大在多邊領域協(xié)調(diào)力度,加強在COP28、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的合作。在法國的情況也同樣如此,雙方都提到要密切高層交往、擴大各層級交流,法國外長科隆納還重申了重視對華經(jīng)濟關系,不搞陣營對抗等立場。而明年是中挪建交70周年,相信秦剛接下來對挪威的訪問也將是一趟鞏固互信、推進合作之旅。
眼下,歐洲正在經(jīng)歷一輪對華認知及戰(zhàn)略的大思考、大辯論,各種論調(diào)爭執(zhí)不下,這個時候,中國新任外長來到歐洲,當面對中國立場、中國態(tài)度和中國利益做清晰、堅定而有針對性的闡述,相當于為這場大辯論注入一股強大的正能量,也讓歐洲人近距離感受到中方的誠意和善意,有助于歐洲樹立正確對華認知、保持理性不至于偏航。用務實合作為雙邊關系做增量,同時理性冷靜地處理雙方的分歧,在個別領域及時止損,這原本就是成熟外交應該有的樣子。
就在秦剛訪歐期間,德國政府10日批準中遠集團入股漢堡港集裝箱碼頭,德方終于為這個項目開了綠燈,這對中德及中歐關系都是一個比較積極的信號。但據(jù)媒體近日爆料,歐盟計劃對被指出售可用于支持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設備的7家中國企業(yè)施加制裁。一名中國外交官對此在社交媒體寫道,在中國竭力促進符合歐洲利益的和平時,歐洲卻反過來在背后捅刀子。他說,無法理解歐洲在搞什么鬼。更準確地說,是歐洲一些反華力量在背后捅刀子,他們已不是第一次這么干了。
中國國旗和歐盟旗幟
從正反這兩件事,我們不難看出歐洲對華政策的兩面性和復雜性。現(xiàn)在歐洲對華友好和理性的力量處于守勢,一些歐洲人本來對中國就有著較深的誤解和錯誤認知,在今天美西方對華有毒輿論的大染缸里又被反復浸染和強化,進一步惡化了中歐關系的氛圍。
概括起來,歐方在中歐關系中主要有四大問題:一是不必要的“烏克蘭心結”,二是干涉中國內(nèi)政特別是臺灣問題的危險沖動,三是將中歐經(jīng)貿(mào)相互依賴視為“風險”的錯誤判斷,四是對華盛頓全面遏華戰(zhàn)略的屈從與依附。這次秦剛也重點圍繞這四個問題與歐方進行溝通,值得一提的是,這四大問題都根源于歐洲一些人片面、狹隘、偏執(zhí)的主觀認知,只要換一個視角,把它們放在戰(zhàn)略高度和長遠角度去看待,并不難化解?,F(xiàn)在歐洲一些人往死胡同里鉆,大概不接受一些教訓是很難勸回頭的,我們可能需要更多的耐心,去等待他們自己醒悟。
輿論也關注到,秦剛對于歐洲對華合作“去風險”的正面回應:“如果以‘去風險’的名義擺脫中國,那將變成去機會、去合作、去穩(wěn)定和去發(fā)展?!北M管中歐關系一段時間來遭遇逆風,但今年1—3月,法國、德國對華投資同比仍分別增長635.5%和60.8%。這就是規(guī)律的力量。如果沒有歐洲一些人在政治上的干擾,歐洲將會因為繁榮的對外合作而變得更加自主、更加安全;中歐關系需要更多的信心和抱負,設定底線和紅線絕不應是雙方的目標,中歐關系同樣可以“無上限”。把中方的話真正聽進去,歐洲也會少一些迷惘和糾結。
延伸閱讀:
外媒:歐洲對中國強硬不起來 離開中國就無法生存下去
日本《產(chǎn)經(jīng)新聞》5月5日刊登題為《歐洲為什么對中國強硬不起來》的文章,作者是產(chǎn)經(jīng)新聞社巴黎支局長三井美奈。文章編譯如下:
七國集團廣島峰會日益臨近?!懊裰髦髁x陣營”能否針對中俄釋放出強有力信號呢?這一點有多難,我們可以從法國東部的斯特拉斯堡一窺究竟。
4月,中國華為公司在斯特拉斯堡郊區(qū)動工建設大型工廠。在距離歐洲議會總部15分鐘車程的地方,將建起5G設備的生產(chǎn)基地。
在施工現(xiàn)場,推土機正進行平整場地的作業(yè)。為記者帶路的當?shù)毓ぷ魅藛T多米尼克·普拉表示:“兩年后這里的工廠就啟動運轉(zhuǎn),也會有從中國派來的員工。想必相關企業(yè)會在此云集?!?/p>
華為展位
華為自2018年以來成為美中對立的象征。歐盟也出于安全保障擔憂,推進將華為排除在5G網(wǎng)絡之外。法國也施行了新的通信管理法。當被問及“在這種情況下,建5G工廠沒事嗎”時,普拉笑著回答:“管制對象是基礎通信網(wǎng)。政府不會叫停建廠計劃。國際企業(yè)是在應對各種管制的同時不斷生存下去的?!?/p>
事實上,華為在歐洲頑強地生存著。去年12月民間機構的調(diào)查結果顯示,在5G網(wǎng)絡參與率方面,華為等中國企業(yè)在法國為17%,在德國為59%,在荷蘭為72%。面對美國試圖將中國企業(yè)排除在通信市場之外,歐洲的姿態(tài)是“規(guī)避風險,靈活交往”。
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上月提出不要在臺灣政策方面追隨美國,在歐洲引發(fā)震動。這不正是因為他吐露了誰都不曾觸及的“歐洲真心話”嗎?
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基立即強調(diào)重視與美國的關系。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表態(tài)稱,不能接受單方面改變臺灣海峽現(xiàn)狀。然而,沒有國家提及“歐洲如何應對臺灣有事”。
美國賭上在經(jīng)濟、軍事和科技等各個領域“一強”的寶座,與中國展開激烈競爭。歐盟并沒有這種緊迫感。最重要的是,離開與中國的經(jīng)濟關系,歐洲無法生存下去。為抗衡俄羅斯的威脅,歐洲依賴美歐同盟。但是,歐洲并不贊同美國的對中政策。
法國一位國會議員就華為相關問題表示:“在威脅這一點上,美國是同樣的?!彼J為,在個人信息泄露方面,美國大型IT企業(yè)谷歌和亞馬遜也同樣危險。
面對步伐不堅定的歐洲,中國正展開猛烈攻勢,強調(diào)“美國對中脫鉤破壞穩(wěn)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