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長隆海洋王國白鯨劇場表演時間 長隆海洋館白鯨表演
2024-08-12
更新時間:2024-08-13 00:13:03作者:未知
一、賈湖骨笛 國寶級文物,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樂器 改寫了中國音樂史
賈湖骨笛,新石器時代文物,距今7800~9000年,1987年出土河南舞陽賈湖遺址M282號墓,為河南博物院鎮(zhèn)館之寶。該墓出土了兩支骨笛,M282-21號骨笛出土時置于墓主人左股骨外側,M282—20號骨笛在墓主人左股骨內側。
這兩支骨笛,在賈湖遺址出土的全部骨笛中,骨質最精美、制作最精湛、工藝水平最高、音質最優(yōu)美,被譽為“絕代雙驕”賈湖骨笛不只是中國年代最早的樂器實物更被專家認定為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樂器。
它的出土,改寫了先秦音樂史乃至整部中國音樂史,具有無可比擬的重要地位和價值。其研究成果在英國《自然》《古物》等著名學術期刊上發(fā)表后,引起國內外學界的廣泛關注。目前,這一成果已被銘刻在北京“中華世紀壇”青銅甬道的顯要位置。
二、杜嶺方鼎 國寶級文物 年代最早/體量最大/鑄造最為完美的青銅重器之一
杜嶺方鼎,商代早期青銅器,1974年出土于河南省鄭州市杜嶺商城遺址,共兩件,較大的一件現(xiàn)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另一件較小,現(xiàn)藏于河南博物院,是河南博物院"九大鎮(zhèn)院之寶"之一。
河南博物院收藏的杜嶺方鼎,又稱杜嶺二號方鼎,通高87厘米,口長寬61厘米,耳高17厘米,足高25.5厘米,重約64.25千克,形制與杜嶺一號方鼎相同。專家認為,其規(guī)整的造型、大氣古樸的紋飾說明只有一代商王才有能力和身份擁有,它的發(fā)現(xiàn)為確定鄭州商城是一座商代早期都城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jù),距今已有3400多年的歷史,是最早裝飾饕餮紋與乳釘紋的中國禮器,也是目前人類所能認知的年代最早、體量最大、鑄造最為完美、保存最為完整的青銅重器之一。
三、婦好鸮尊 國寶級文物 最早的鳥形銅尊 古代罕見青銅藝術品
婦好鸮尊是目前中國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鳥形銅尊。這件鸮尊,英姿颯爽、雄壯威武,細細觀察它身上的紋飾,主紋高出器物表面,陰線的刻紋相輔,整件鸮尊的紋飾主次分明,有著鮮明的層次變化,具有商代銅器的大氣肅穆和獨特的神韻。
所處時代:商代晚期
器物規(guī)格:通高46.3厘米,口長16.4厘米,足高13.2厘米,蓋高13.4厘米,重16千克
出土時間:1976年
出土地點:河南安陽殷墟小屯宮殿宗廟遺址西南側婦好墓
婦好鸮尊,1976年出土于安陽殷墟婦好墓。婦好墓是目前在殷墟發(fā)現(xiàn)的唯一一座不曾被盜掘過的商王室貴族大墓,也是中國迄今發(fā)現(xiàn)的、能夠確切斷定墓主人身份的年代最早的一座大墓。
四、玉柄鐵劍 國寶級文物 “中華第一劍”
虢國玉柄鐵劍,西周晚期器物,1990年出土于河南省三門峽市虢國墓(虢季墓),為河南博物院"九大鎮(zhèn)院之寶之一。
虢國玉柄鐵劍身長20厘米、莖長13厘米,劍身插在精心制作的牛皮鞘內,劍外有絲織品包裹的痕跡,劍柄是由和田青玉制成,仿佛一株破土而出的竹子,竹節(jié)分明,玉質細膩,溫潤光滑。
玉柄鐵劍,1990年出土于河南三門峽虢國國君虢季墓。它出土的時候其貌不揚,生銹的劍身看起來像一塊廢鐵,卻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
玉柄鐵劍是迄今為止中國考古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人工冶鐵實物,由鐵質劍身、銅質柄芯和玉質劍柄嵌接組合而成。仔細看,能看到白中泛著晶瑩綠意的圓柱狀玉質劍柄與劍身相連,長約10厘米,玉柄則是上好的和田玉制成,上面精雕竹節(jié)飾紋。它的發(fā)現(xiàn)將人工冶鐵的年代提前了近200年,具有及其重要的科學價值。
五、蓮鶴方壺 國寶級文物 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稀世珍寶
說起河南博物院鎮(zhèn)館之寶,不得不說春秋蓮鶴銅方壺。蓮鶴方壺,春秋中期青銅制盛酒或盛水器,1923年出土于河南新鄭李家樓鄭公大墓,共出士一對,學者郭沫若為其定名“蓮鶴方壺”,一件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青銅館,一件收藏于河南博物院,系河南博物院的鎮(zhèn)館之寶,也是全國已出土青銅器的稀世珍寶,2002年被國家文物局列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之一。
所處時代:春秋時期
器物規(guī)格:通高117厘米,口長30.5厘米,口寬24.9厘米
出土時間:1923年
出土地點:河南省新鄭李家樓鄭公大墓出土
蓮鶴方壺,春秋中期青銅制盛酒或盛水器,1923年出土于河南新鄭李家樓鄭公大墓,是河南博物院前身河南博物館最早的藏品之一,也是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此壺紋飾構圖極為復雜,設計非常奇妙,鑄造技藝卓越精湛,反映了春秋大變革時期的時代風貌,同時也展現(xiàn)了春秋時期鄭國工業(yè)科技水平特別是青銅鑄造水平在當時獨領風騷的一面,是青銅時代承上啟下的絕代珍品。
六、云紋銅禁 國寶級文物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最早的失蠟法鑄件
銅禁整體由三層粗細不同的銅梗相互套結,纖細精致,似焊無焊縫,似鉚無鉚痕,通體鏤空透雕云紋。云紋銅禁整體用失蠟法〔熔模工藝)鑄就,工藝精湛復雜,令人嘆為觀止,堪稱禁類青銅器中的精品。
所處時代:春秋時期
器物規(guī)格:縱長131厘米,橫長67.6厘米,高28.8厘米,身寬46厘米,重94.2千克
出土時間:1978年
出土地點:1978年出土于河南淅川縣下寺春秋楚墓,2002年被國家文物局列為首批64件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之一。
云紋銅禁紋飾繁縟,工藝復雜,是我國最早的失蠟法工藝鑄造的青銅器之一。十二條龍形附獸昂首鼓腹翹尾,頭頂?shù)墓陲椗c兩旁的角飾都是浮雕透孔云紋,獸尾插著尾花。獸首面對禁面張嘴吐舌,工藝十分復雜而又精良。
禁為古代承置酒器的案子,之所以稱之為“禁"是因為西周統(tǒng)治者親眼目睹了商王朝的滅亡,認為其亡國的原因之一在于嗜酒無度,為了吸取這個教訓,西周的統(tǒng)治者將盛放酒器的案子稱為“禁”,為禁戒飲酒之意。
七、四神云氣圖壁畫 國寶級文物 西漢繪畫藝術的最高成就
四神云氣圖,西漢早期墓葬壁畫,1987年河南省商丘永城芒碭山柿園漢墓出土,現(xiàn)藏于河南博物院。此壁畫長5.14米,寬3.27米,整體面積約16.8平方米。
此圖不但是中國目前所見時代最早、畫面最大、級別最高、保存最為完整的壁畫,更是一部承載西漢初年中國神仙思想的壯麗史詩,填補了中國西漢時期壁畫的空白,該壁畫摹繪了一幅光怪陸離、虛幻奇異的畫卷,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個中國古代神獸形象與云紋、靈芝、神山等共同構成了一個大氣磅礴、靈動飛揚的畫面,繪畫手法細膩,線條飄逸,文化內涵豐富,為漢代壁畫中所罕見。四神云氣圖壁畫比敦煌壁畫還要早600年,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被中外專家、學者贊譽為“敦煌前之敦煌”、“敦煌外之敦煌”。
所處時代:西漢早期
器物規(guī)格:長5.14米,寬3.27米
出土時間:1987年
出土地點:河南省商丘永城芒碭山柿園漢墓
四神云氣圖壁畫,創(chuàng)作于西漢早期,1987年出土于永城芒碭山梁國王陵區(qū)柿園墓,后經(jīng)考古學家通過科技手段對壁畫進行原樣切割移至河南博物院。是我國現(xiàn)存年代最早、規(guī)格等級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墓室壁畫。
八、武則天金簡 國寶級文物 中國目前發(fā)現(xiàn)的唯一金簡
虢國玉柄鐵劍,西周晚期器物,1990年出土于河南省三門峽市虢國墓(季墓),為河南博物院"九大鎮(zhèn)院之寶"之一。
所處時代:唐代
器物規(guī)格:長36.2厘米,寬8厘米,厚約0.1厘米,重223.5克
出土時間:1982年
出土地點:河南省登封嵩山峻極峰
武則天金簡,1982年出土于中岳嵩山峻極峰,是中國目前發(fā)現(xiàn)的唯一一枚金簡,更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武則天遺留的唯一一件與她本人有關的可移動文物,堪稱稀世珍寶。
這枚金簡為純度96%的黃金制成,呈豎長方形,正面篆刻雙鉤楷書銘文,字體遒美健秀,線條虛實結合,刻工高超。所刻銘文共3行63字,其中有5個字為武則天所創(chuàng)。投簡流行于唐五代時期,武則天金簡的發(fā)現(xiàn),對于研究唐代歷史、武則天的政治思想、武則天時期的書法、古代投簡制度等都有重要價值。
九、北宋汝窯天藍釉刻花鵝頸瓶 國寶級文物 汝瓷瑰寶
所處時代:北宋
器物規(guī)格:高19.5厘米,口徑5.6厘米,底徑8.2厘米
出土時間:1987年
出土地點:河南省寶豐清涼寺村
汝官窯天藍釉刻花鵝頸瓶,1987年出土于河南清涼寺村汝官窯遺址。汝瓷傳世品極少,其中最為珍稀的天藍釉汝瓷,目前傳世的僅有5件,而汝瓷天藍釉刻花者,唯有河南博物院收藏的這件天藍釉刻花鵝頸瓶,可謂舉世無雙。
這件鵝頸瓶造型清麗優(yōu)雅,敞口細頸,器身輪廓呈流暢的“S”形曲線。天藍釉面光亮如玉,釉層勻凈瑩潤,開片疏密有致。釉層下若隱若現(xiàn)的蓮花圖案,線條自然灑脫。整個器物呈現(xiàn)出一種含蓄的恬靜柔和之美,傳達出宋代自然樸素的美學意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