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安龍舟大賽獎勵2023 融安龍舟大賽 19屆視頻
2023-09-19
更新時間:2023-09-19 17:55:50作者:佚名
唱腔
薌劇唱腔為民歌聯(lián)綴體結(jié)構(gòu),分為【七字調(diào)】【哭調(diào)】【雜念調(diào)】【雜碎調(diào)】和民歌小調(diào)五種:
(一)【七字調(diào)】
由錦歌[四空仔]發(fā)展而成。羽調(diào)式,分高、低兩腔,高腔適于表現(xiàn)喜悅、激動之情;低腔適于沉思、悲嘆,板式運用靈活。詠嘆時,采用清板或停板的形式;急促敘述時,采用流水板或刪去過門的【七字仔連】,唱詞只有兩句的,則采用【七字仔爿】。由七字調(diào)反弦而成的[七字調(diào)反管]俗稱[七字仔反]和【七字調(diào)中管】,調(diào)式不變,調(diào)門作四度或五度移位。曲性開朗活潑,可以適應不同音域演員演唱。
(二)【雜碎調(diào)】
是從錦歌【雜碎】改良和發(fā)展而成。旋律豐富,板式多樣,適于敘述抒情。分正管、反管、中管三種調(diào)門,以適應不同音域的演員演唱。
(三)【雜念調(diào)】
又稱【臺灣雜念調(diào)】,是由錦歌【雜念】衍變而成,旋律、節(jié)奏、速度都比較自由靈活,是一種唱念結(jié)合的多段體宣敘調(diào)。
(四)【哭調(diào)】
是從喪禮哭腔和民俗歌謠中提煉出來的唱腔,有【大哭調(diào)】【艋胛哭】【宜蘭哭】【瓊花哭】【江西哭】【九字哭調(diào)】【運河哭調(diào)】【乞丐哭】等近20首曲牌。
(五)【民歌小調(diào)】
俗稱“調(diào)仔”,有【錦歌五空仔】【倍思仔】【思想起】【心酸酸】【行船調(diào)】【雨傘韻】【采茶調(diào)】【長工調(diào)】【漢調(diào)】【補甕調(diào)】等100多支曲牌。
薌劇主要唱腔的調(diào)式多為兩調(diào)交替的混合調(diào)式,如【七字調(diào)】【賣藥哭】和【大哭調(diào)】,在不同樂句中突出角、羽二音,形成角、羽混合調(diào)【雜念】【大調(diào)】和【背思調(diào)】為商、徵混合調(diào)式,給唱腔提供轉(zhuǎn)調(diào)的方便。同宮異調(diào)或異宮同調(diào),使曲牌的聯(lián)綴順情成理。采用異同宮調(diào)聯(lián)綴法和兩調(diào)交替的混合調(diào)式,是薌劇唱腔的突出特色。
樂隊和樂器
樂隊
傳統(tǒng)樂隊分文爿和武爿,各4人。文爿有頭手弦,司殼子弦、六角弦兼大吹;二手弦,司大廣弦兼雙清:管樂,司笛子、洞簫兼鴨母笛、噯仔、大吹;彈撥,司月琴兼三弦。武爿有頭手鼓,反鼓、豎板、倒板兼通鼓;板鼓,司小鑼兼通鼓、小叫、響盞、雙鈴;正鑼,司大鑼兼鐘鑼、云鑼、虎鑼;副鈸,司大鈸兼小鈸。后有增設西洋管弦樂器,樂隊相應擴大。
樂器
薌劇的主要樂器有殼仔弦(用椰殼制成)、大廣弦(用龍舌莖作共鳴箱,以梧桐木為箱板,紫竹為琴柱)、臺灣笛(又名梆子簫)、月琴、六角弦(又名二胡,共鳴箱為六角形,定弦殼仔相同)、三弦、蘇笛(即橫笛)、鴨母笛(又名豎管,簧嘴似鴨嘴巴)、京胡、蘆管等。
器樂
有琴串、嘩牌及介頭三個部分。
(一)琴串
即絲弦樂曲,曲牌有200多首,常用的有【一枝花】【珠串】【菊花串】【大八板】【柳青娘】等80多首。
(二)嘩牌
即用大噴吶(俗稱“嘩”)吹奏的曲牌:用曲笛吹奏的曲牌,稱為“小吹”,曲牌有近80首,常用的有軍樂【朝元歌】【開堂】,喜樂【科場】【柳搖】,宴樂【玉芙蓉】【賞宮花】,哀樂【火石榴】【哭皇天】。其他有圍獵【石榴花】、神仙【水仙子】、鬼怪【拿妖】等。
(三)介頭
即鑼鼓經(jīng),現(xiàn)有介頭120多種,常用的有70多套,分場面介頭、唱腔介頭、科白介頭、嘩牌介頭四類,以唱腔介頭最具閩劇特色,代表介頭有【脫殼】【四不象】【清鼓介】【雙蝴蝶】【火炮】等。
音樂
薌劇音樂,源于閩南地區(qū)漢族民間音樂,由流傳在臺灣的閩南“歌仔”(錦歌)與臺灣地區(qū)漢族民間音樂結(jié)合形成。
薌劇唱腔屬民歌聯(lián)曲體,有“七字調(diào)”與“雜碎調(diào)”兩大聲腔曲調(diào),以及“哭調(diào)”“雜念調(diào)”“民歌小調(diào)”等。主要唱腔的調(diào)式,多為兩調(diào)交替的混合調(diào)式,為唱腔提供轉(zhuǎn)調(diào)的方便,曲調(diào)的聯(lián)串順理成章。場景音樂,既有來自漳州地區(qū)漢族民間音樂錦歌、十音、八音,也吸收竹馬戲、潮劇、京劇、及泉州地區(qū)的梨園戲、南曲等音樂成份。傳統(tǒng)歌仔戲的主奏樂器,有4大件:殼仔弦、大廣弦、月琴、臺灣笛。雜碎調(diào)聲腔則以六角弦為帶腔樂器,伴以洞簫、鴨母笛(蘆管)、三弦。薌劇音樂比較講究配器,一般已有成規(guī):“七字調(diào)”和民歌小調(diào),及部分場景音樂用4大件;“哭調(diào)”和“臺灣雜念”,主要用大廣弦、月琴、洞簫;“雜碎調(diào)”用六角弦、三弦、洞簫等樂器。
50年代以后,由于新音樂工作者的加入,從填詞、配曲,改為作曲、配器,并發(fā)展了和聲、伴唱。重點劇目、現(xiàn)代戲樂隊也隨之擴大,增加了二胡、揚琴、笙、中阮、大阮等民族樂器,并引進西洋管弦樂,使薌劇音樂更加豐富多彩,更具表現(xiàn)力。
表演藝術
角色行當
薌劇的行當,早期只有生、旦、丑幾個角色,后來吸收京劇的分行,角色增加。薌劇音樂的特點,是唱多旁白少,曲調(diào)自由,旋律優(yōu)美,節(jié)奏強烈,富有較強的表現(xiàn)力和鄉(xiāng)土情調(diào)。薌劇的傳統(tǒng)曲調(diào),有一百多支。歌仔戲時期,以錦歌、臺灣調(diào)和民歌為主;改良戲時期,則以內(nèi)地雜碎調(diào)和若干改良調(diào)為主,適當吸收京劇、潮劇、漢調(diào)等部分曲牌,夾雜些電影歌曲和流行歌曲。
身段科介
薌劇吸收外來劇種(四平戲、漢劇、亂彈、京劇等)的表演藝術,創(chuàng)造發(fā)展了自己的表演程式,其基本功有指法、步法、水袖、扇功、傘功和麈尾功等方面。凡演員都要參加的基本功訓練是步法、趟馬、跳臺、四角槍和“三十二刀”。分行練功,文行練指法、步法、水袖、扇功等。
指法有鷹爪指、蘭花手、雙鷹爪、雙陽手、雙陰手、雙搖指、整眉指、抽閂指、托閂指、揉目指、波浪指、遮羞指、夸耀指、卑劣指、劍指、雙推指、尋思指、枕指、雙枕指、招手指等。
步法有貼步、碎步、磨步、滑步、墊步、疊步、蹉步、上樓步、邁步、顛步、八字步、弓步、勾步、踢步、矮步等。
水袖、扇、傘、和麈尾(拂塵)也各有整套的表演程式。
特色技藝
矮樁步:丑角表演滑稽風趣,詼諧幽默。一出場,便背著舞臺走矮步,稱為“矮樁形”,然后轉(zhuǎn)身跳步亮相。在表演時,不斷地舞花扇,或舞煙管,或舞腰帶?!鞍珮缎巍狈譃楦邩丁⒅袠逗投虡度N,手勢視劇情變化而變化。動作多模仿動物形象,如“猴子洗臉”“懶貓抓癢”“烏龜爬沙”“雞公啄米”“畫眉跳梁”等。
小生頭戴羅帽,身穿短衣,腰系白堂裙,下穿燈籠褲,右手舞“扇子花”,左手甩“長袖筒”,載歌載舞,輕松自如。具體表演動作視所扮人物身份而定。扮農(nóng)民,扛小鋤:扮鞋匠,背工具箱:扮貨郎,挑擔子;扮牧童,揮牛鞭;手勢動作配合高步、矮步,體現(xiàn)生活情形。
旦角臺步技巧豐富多姿,有一字步、十字步、交叉步、蹀步、云步、蹉步、碎步等。手勢以?;ń頌樽瞠毺?,其它技巧有摘茶、采桑、納鞋、撐船、推磨、縫補、繡花、耍傘、打豬草等,表演細膩,生活氣息濃郁。
旦角手不離帕與扇,尤其扇子的表演形式較為多樣,有單手打扇花:也有以一扇,左、右手交換打扇花;還有雙比手兩扇打扇花,式樣變化優(yōu)美。此外還有耍傘子、花帕拋高旋轉(zhuǎn)功等技巧。
藝術特點
薌劇唱腔特點,是曲多白少,格律自由,旋律優(yōu)美,節(jié)奏強烈,具有較強的藝術表現(xiàn)力。主要曲調(diào)有七字仔調(diào)、雜念調(diào)、大調(diào)、倍思,及其他民歌、時曲。伴奏樂器,有殼子弦、大廣弦、臺灣笛、月琴等。唱詞通俗,多用生動的民間語匯,鄉(xiāng)土氣息濃厚。
舞臺美術
化妝
早期薌劇多在谷場、廟埕牽草索圈地演出,民間稱為“落地掃”。角色僅有一旦一丑,都由男性扮演;旦角頭頂系著紅色緞彩球,雙手揮舞1米多長的飄帶。旦、丑臉部都用鉛粉、涂抹胭脂,身穿生活便裝。由于“落地掃”的演出形式過于單調(diào),藝人們先后吸收四平戲和梨園戲、京劇的劇目和表演藝術,以豐富舞臺形象,并招收女演員,逐步進入城市劇場演出。進城后的薌劇(亦稱歌仔戲)化妝,搬用京劇的套式,沿用京劇臉譜。從60年代開始,生、旦改用越劇化裝方法。
服飾
服飾強調(diào)地方特色。如在《補籮記》中,農(nóng)村新娘山歌妹身穿大紅大綠花料子的中式衣褲,衣褲邊緣有類似色彩的鑲邊裝飾?!恫杌ㄈ⑿吕伞分械牟杌ǎ┯檬綐有路f的琵琶襟裝袖中式上衣,衣領和袖口鑲有黑平絨和金線滾邊;頭插一朵嬌艷的紅山茶花。
舞臺裝置
山歌戲舞臺布景,從年畫、剪紙等民間藝術中吸收營養(yǎng),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表現(xiàn)形式,夸張醒目,色彩濃艷,大都采用平面繪制,簡便輕巧。
1987年,在福建省第17屆戲劇會演中,山歌戲《故人》的舞美設計抽象空靈,別開生面,它采用裸露骨架的多功能平臺組合不同的演出空間,立面主體造型只用幾束富于彈性的白色松緊帶配合演員動作,通過纏繞、絞合、垂懸、斜拉等形式特征,傳遞人物內(nèi)心復雜的情感波動。設計者著力于全劇心理空間的開拓,同時,也使現(xiàn)實空間與歷史空間的轉(zhuǎn)換過程更為自由流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