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博物館有什么千年文物?(岳陽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
2023-07-17
更新時間:2023-07-17 23:50:52作者:未知
一、商代魚紋銅罍 I 國家一級文物
它的肩部分飾四個犧首,犧首之間有四只扁身鳳鳥。腹部與圈足上各有四道扉棱。腹部主紋為四個雄偉的獸面,上部為圓渦紋,中間為“米”字紋,下部有三條魚紋。其上的魚紋充分體現(xiàn)了洞庭湖青銅文化的湖湘特色。
罍[léi],大型盛酒器和禮器,流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犧首獸面魚紋銅罍,商代晚期鑄造。該器于1982年被發(fā)現(xiàn),它的出土完全是個意外。1982年9月,岳陽縣榮家灣公社農(nóng)科二隊一個小孩在魴魚山上放牛,在半山腰突然發(fā)現(xiàn)土壤里有東西,他走近后看到一個小獸頭。嚇壞了的小孩撒腿跑回家:“爸爸,我在山上看到怪物了!”小孩父親聽到,扛起鋤頭就往山上趕,最終挖出了這件銅罍。此器由岳陽市博物館保存至今。
二、西周龍紋銅鐃 I 國家一級文物
西周龍紋銅鐃,通高37厘米,銑間寬24.5厘米。上面裝飾有36枚三組對稱的乳釘紋,間飾云雷紋、直弦紋、獸面紋、爬蟲紋。鐃的形狀似鈴,口部呈凹弧狀,并附有中空與器腔相通的圓管短柄。使用時則手握把柄,鐃口朝上,并以棒槌敲擊中間部位。
這是一種打擊樂器,柱狀甬,它高約35厘米,壁厚約2厘米,重約3公斤左右,鐃上沒有鐫刻銘文,只飾有爬蟲紋和云雷紋,腹部有36枚乳突狀枚。立起之時,狀似面具,又似盾牌。
三、春秋獸首蟠虺紋銅盉 I 國家一級文物
盉是中國古代盛酒器,是古人調(diào)和酒、水的器具,用水來調(diào)和酒味的濃淡。該盎口徑10厘米,高17.6厘米。澆鑄。提梁殘,扁圓形。蓋平,中一圓紐,上系環(huán)鏈二節(jié),似與提梁相連,口外撇,方唇,大于盂口。器口直,方唇,短頸,圓肩,肩上有提梁殘段。流作獸首形口圓張。數(shù)條纏繞的蛇組成耳狀罄手。腹上部有兩環(huán)鈕,圓底,三獸首形蹄足。蓋上飾蟠紋和變形蟬紋,腹部飾絢索紋三周,間以細密的蟠紋,環(huán)紐飾重環(huán)紋,足上有扉棱
其上布有蟠虺紋(青銅器紋飾之一)又稱“蛇紋”,以蟠屈的小蛇(虺)的形象構(gòu)成幾何圖形。從它的形狀就可以看出它的主要用處——作為盛酒器,方便人們?nèi)∮镁?、水?/p>
四、春秋“慍兒”銅盞
青銅盞通高18厘米,口徑19.5厘米,器作扁圓形,蓋隆起,中部有由蛇盤結(jié)而成的鏤空圓形提手,器蓋、身內(nèi)壁有銘文七字,經(jīng)考證大意為:“春秋時期湘北一帶,形勢大好,它是楚國堅實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基地,鑄成楚國強盛的基礎(chǔ)?!便懳膬?nèi)容雖然簡單,但一字一議,表述得比較完備。這件春秋中期后段或中晚之交的楚墓隨葬物證明,春秋中期岳陽新墻河流域已為楚國版圖。
該青銅器中間腹部紋樣是三圈綯索紋,其他部分有蟠虺紋和變形蟬紋、蟠螭紋的交叉排列。它的形狀呈對稱分布,有一種韻律美。因為其上有“慍兒”兩字,所以被稱為春秋“慍兒”銅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