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做事機警敏捷的成語
2024-05-20
更新時間:2024-05-20 04:58:46作者:未知
馨:名詞活用為動詞,有了芳馨。散布很遠的香氣,這里指(品德)高尚。惟吾德馨意思: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覺不到簡陋了)?!八故锹椅┪岬萝啊背鲎蕴拼娙藙⒂礤a《陋室銘》這是劉禹錫所創(chuàng)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駢體銘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贊美陋室抒寫自己志行高潔,安貧樂道,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龍就顯得有了靈氣。這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覺不到簡陋了)。長到臺階上的苔痕顏色碧綠;草色青蔥,映入簾中。
到這里談笑的都是知識淵博的大學者,交往的沒有知識淺薄的人,平時可以彈奏清雅的古琴,閱讀泥金書寫的佛經(jīng)。沒有奏樂的聲音擾亂雙耳,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云的亭子??鬃诱f:“這有什么簡陋呢?”
1、陋室:簡陋的屋子。
2、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叫“銘”,后來就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駢句,句式較為整齊,朗朗上口。
3、在:在于。
4、名:出名,著名,名詞用作動詞。
5、靈:神奇;靈異。
6、斯是陋室:這是簡陋的屋子。斯:指示代詞,此,這;是:表肯定的判斷動詞。
7、惟吾德馨(xīn):只因為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惟:只;吾:我;馨:散布很遠的香氣,這里指品德高尚。
8、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苔痕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里。上:長到;入:映入。
9、鴻儒:大儒,這里指博學的人。鴻:同“洪”,大;儒:舊指讀書人。
10、白?。浩矫?,這里指沒有什么學問的人。
11、調(diào)(tiáo)素琴:彈奏不加裝飾的琴。調(diào):調(diào)弄,這里指彈(琴)。素琴:不加裝飾的琴。
12、金經(jīng):現(xiàn)今學術界仍存在爭議,有學者認為是指佛經(jīng)(《金剛經(jīng)》),也有人認為是儒家經(jīng)典。金:珍貴的。
13、絲:指弦樂器;竹:指管樂器。
14、之:語氣助詞,不譯。用在主謂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15、亂耳:擾亂雙耳。亂: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亂,擾亂。
16、案牘(dú):官府的公文,文書。
17、勞形:使身體勞累。勞: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勞累;形:形體、身體。
18、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云的亭子。南陽:地名,今河南省南陽市。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陽臥龍崗中隱居躬耕;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蜀漢丞相,出仕前曾隱居南陽臥龍崗中;子云:即揚雄,西漢時文學家,蜀郡成都人;廬:簡陋的小屋子。
19、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屬于賓語前置。之:助詞,表示強烈的反問,賓語前置的標志,不譯。
文章巧妙地運用了多種藝術手法。首先,成功地運用了比興手法?!吧讲辉诟?,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以山高、水深引出陋室,以仙人、神龍比喻室主的德馨;“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又以古代著名的陋室映襯今日之陋室,以古代賢人比喻作者自己。其次,有敘述、描寫,有抒情、議論,有染有點。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是敘述描寫,是染。最后一句“何陋之有”,是用典,也是抒情、議論,是點,畫龍點睛。點染結(jié)合,融敘述描寫、抒情議論于一爐。
在語言表達上,多用四字句、五字句,有對偶句,有排比句,只有最后一句是散文句式,句式整齊而又富于變化,文字精練而又清麗,音調(diào)和諧,音節(jié)鏗鏘。
《陋室銘》作于和州任上(824—826年)。
作者因在任監(jiān)察御史期間,曾經(jīng)參加了王叔文的“永貞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zhèn)割據(jù)勢力。革新失敗后,被貶至安徽和州縣當一名刺史。和州知縣見作者被貶,故意刁難之。和州知縣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作者不但無怨言,反而很高興。
那位知縣見其仍然悠閑自樂,滿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調(diào)到縣城中部,而且只給一間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時間,知縣強迫作者搬了三次家,面積一次比一次小,最后僅是斗室。作者遂憤然提筆寫下這篇《陋室銘》,并請人刻上石碑,立在門前。
劉禹錫,字夢得,洛陽(今河南洛陽)人。中唐文學家。唐德宗貞元九年(793年)進士。因參加王叔文集團的進步政治改革遭到失敗,被貶為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市)司馬等官職,在外地二十多年。
后入朝做主客郎中,晚年任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世稱劉賓客。他長于詩文,和柳宗元交誼很深,人稱“劉柳”;與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稱“劉白”。有《劉夢得文集》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