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的意思 總有的意思解釋
2022-12-20
更新時間:2022-12-20 22:02:58作者:佚名
德不孤必有鄰這句話的意思是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單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來相伴。德不孤必有鄰這句話出自《論語·里仁篇》。這句話意味著人們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是自己是否努力,而不是旁邊的人剛開始的時候會以什么樣的眼光來看待人們。只要真是道德君子,那么即便在短時間內或許沒有互相呼應的伙伴,但是時間長了就總會有同樣性情和抱負的人過來與之親近。
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p>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子曰:“茍志於仁矣,無惡也。”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p>
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見也?!?/p>
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p>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p>
子曰:“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p>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p>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p>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p>
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p>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痹釉唬骸拔??!弊映?,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p>
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p>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p>
子曰:“事父母,幾諫,諫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p>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p>
子曰:“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p>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p>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p>
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p>
子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p>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p>
子游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p>
孔子說:“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選擇的住處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說你是明智的呢?”
孔子說:“沒有仁德的人不能長久地處在貧困中,也不能長久地處在安樂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則是知道仁對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p>
孔子說:“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愛人和恨人。”孔子說:“如果立志于仁,就不會做壞事了。”
孔子說:“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就不會去享受的;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不用正當的方法去擺脫它,就不會擺脫的。君子如果離開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沒有一頓飯的時間背離仁德的,就是在最緊迫的時刻也必須按照仁德辦事,就是在顛沛流離的時候,也一定會按仁德去辦事的。”
孔子說:“我沒有見過愛好仁德的人,也沒有見過厭惡不仁的人。愛好仁德的人,是不能再好的了;厭惡不仁的人,在實行仁德的時候,不讓不仁德的人影響自己。有能一天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實行仁德上嗎?我還沒有看見力量不夠的。這種人可能還是有的,但我沒見過?!?/p>
孔子說:“人們的錯誤,總是與他那個集團的人所犯錯誤性質是一樣的。所以,考察一個人所犯的錯誤,就可以知道他沒有仁德了。”
孔子說:“早晨得知了道,就是當天晚上死去也心甘?!?/p>
孔子說:“士有志于(學習和實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為恥辱,對這種人,是不值得與他談論道的。”
孔子說:“君子對于天下的人和事,沒有固定的厚薄親疏,只是按照義去做?!?/p>
孔子說:“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鄉(xiāng)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p>
孔子說:“為追求利益而行動,就會招致更多的怨恨?!?/p>
孔子說:“能夠用禮讓原則來治理國家,那還有什么困難呢?不能用禮讓原則來治理國家,怎么能實行禮呢?”
孔子說:“不怕沒有官位,就怕自己沒有學到賴以站得住腳的東西。不怕沒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為有真才實學值得為人們知道的人?!笨鬃诱f:“參啊,我講的道是由一個基本的思想貫徹始終的。”曾子說:“是?!笨鬃映鋈ブ螅瑢W便問曾子:“這是什么意思?”曾子說:“老師的道,就是忠恕罷了?!?/p>
孔子說:“君子明白大義,小人只知道小利?!笨鬃诱f:“見到賢人,就應該向他學習、看齊,見到不賢的人,就應該自我反?。ㄗ约河袥]有與他相類似的錯誤)?!?/p>
孔子說:“事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對的地方),要委婉地勸說他們。(自己的意見表達了,)見父母心里不愿聽從,還是要對他們恭恭敬敬,并不違抗,替他們操勞而不怨恨?!?/p>
孔子說:“父母在世,不遠離家鄉(xiāng);如果不得已要出遠門,也必須有一定的地方。”
孔子說:“父母的年紀,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記在心里。一方面為他們的長壽而高興,一方面又為他們的衰老而恐懼?!?/p>
孔子說:“古代人不輕易把話說出口,因為他們以自己做不到為可恥啊?!笨鬃诱f:“用禮來約束自己,再犯錯誤的人就少了。”
孔子說:“君子說話要謹慎,而行動要敏捷?!?/p>
孔子說:“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立的,一定會有思想一致的人與他相處?!弊佑握f:“事奉君主太過煩瑣,就會受到侮辱;對待朋友太煩瑣,就會被疏遠了。”
1、里仁為美:里,住處,借作動詞用。住在有仁者的地方才好。
2、處:居住。
3、知:同智。
4、約:窮困、困窘。
5、安仁、利仁:安仁是安于仁道;利仁,認為仁有利自己才去行仁。
《論語》,儒家基本經典,是孔子弟子及其門人記錄孔子言行的一部語錄體散文集,書中借記述孔子的言行來發(fā)揚和傳播孔子儒家學派的思想學說?!墩撜Z》傳至西漢時,有《古論語》、《齊論語》、《魯論語》3種版本,后經東漢鄭玄編訂,成今本《論語》?!墩撜Z》包含的思想極為豐富。“仁”的思想是《論語》積極因素中的精華,這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比如孔子對曾子說“吾道一以貫之”,曾子十分透徹地理解了孔子的話:“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曾子所說的“忠恕”就是“仁”??鬃訉ψ迂曊f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同樣體現(xiàn)了“仁”的思想。
在看《論語》的時候,不僅可以從自身的角度來看,也要把自己放在天下國家的范圍里去看,只有這樣,人們的學習才能真正學到一個階段,上升到新的層次。教學為先,這是定國平天下最為關鍵的一個方面。人們經常說“教學相長”,其實教就是學,學就是教。
孔子一方面繼承周代的禮樂文明,另一方面也對周代禮樂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發(fā)展的什么呢?其實是一種觀念的轉變,就算別人不能用自己,自己也還是君子,所以這就是學為君子、學以成人非常重要的一點,也是值得人們去深入體會的。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集,成書于戰(zhàn)國前期。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較為集中地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墩撜Z》是儒家經典之一,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主要以語錄和對話文體的形式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審美、道德倫理和功利等價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