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歷史的最有力證物:五公祠
2023-08-19
更新時間:2023-08-19 12:14:05作者:未知
1、海南歷史的最有力證物:五公祠
2、歷史悠久的海南民族文化
3、海南歷史文化名人盤點
4、猜你喜歡:
五公祠是由觀稼堂、學(xué)圃堂、東齋組成,周圍還有許多古跡相連,是一座古建筑的統(tǒng)稱。經(jīng)過多年風(fēng)雨的洗刷,五公祠仍舊熠熠生輝?,F(xiàn)在的五公祠依舊是著名的旅游景點,下面和小編來??谖幕锌纯窗?。
五公祠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qū)國興街道海府路,是為紀(jì)念唐、宋朝時期貶謫到海南的五位著名歷史人物:唐朝名相李德裕、宋朝名相李綱、李光、趙鼎、名臣胡詮而建的,故名五公祠。
在海南思古抒懷,一定要去五公詞。該祠位于海南省海口市東南。五公祠又稱“海南第一樓”,建于清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祠內(nèi)祭祀著五位唐宋年間被貶海南的賢臣名相、忠義之士,他們是:李德裕、李綱、趙鼎、胡銓和李光。李德裕在唐代文宗和武宗時兩度出任宰相,他內(nèi)制宦官,外抑藩鎮(zhèn),為國家安定作出很大貢獻,后因朋黨之爭被貶海南島并死于此,李綱、趙鼎、胡銓和李光都是南宋時期的主戰(zhàn)派。李綱和趙鼎都曾兩度拜相,李光是宋高宗時的參知政事,胡銓任宋高宗時的樞密院偏修。
李綱等4人都是在金兵入侵的年代被秦檜等投降派迫害而貶到海南島的。這5位精忠報國的名臣雖遭貶謫,但丹心不泯,在興修地方公益事業(yè)、傳播中原文化和培養(yǎng)人才方面,為當(dāng)?shù)厝嗣褡龀霾簧儇暙I。五公祠高10多米,分上下兩層,木質(zhì)結(jié)構(gòu),四角攢尖式屋預(yù),素瓦紅椽,三面回廊,可憑欄眺望。掛有“海南第一樓”橫匾。祠內(nèi)還有歷代文人的題詠和楹聯(lián),概括了五公的生平業(yè)績,表達了后人的崇敬心情。
五公祠為一組古建筑群的統(tǒng)稱,它由觀稼堂、學(xué)圃堂、東齋組成,并和蘇公祠、兩伏波祠及其拜亭、洞酌亭、粟泉亭、洗心軒、游仙洞先進連成一片,建筑面積2800余平方米,連同園林、井泉、池塘約占地100畝。始建于明萬歷年間,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重修,后又多次修繕,現(xiàn)仍是熠熠生輝。
自北宋大文豪蘇東坡于紹圣四年(1097)被貶來瓊,借寓金粟庵(今五公祠內(nèi))留存遺跡以來,宋、元、明、清及民國歷朝不斷在其周圍增建、重修古跡,習(xí)慣上把這組古跡群稱之為“五公祠”。它包括:海南第一樓(又稱五公祠)、學(xué)圃堂、觀稼堂、西齋(五公精舍)、東齋、蘇公祠、兩伏波祠、洞酌亭,浮粟泉、瓊園和新建的五公祠陳列館。
五公祠占地面積66000平方米,建筑面積6800平方米,2001年6月26日國務(wù)院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五公祠悠久的歷史,孕育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蘊藏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它是全面了解海南歷史、政治、文化發(fā)展的名勝古跡。這里樓閣參差,疏密相間:亭廊宛轉(zhuǎn),錯落有致:疊石假山,丘壑分明;泉井湖水,浣羨渺彌:樹木花卉,滄古灑灑,素有“瓊臺勝境”、“瀛海人文”和“海南第一名勝”之譽。
海南雖然在整個中國版圖中,似一個孤島的存在,但是這并不妨礙這個地方誕生出優(yōu)秀的海南文化。而且早在千年前就有勇于開拓的民族黎族在這里生根發(fā)芽,隨著時間推進,不斷有人民遷徙至此,共同為這座風(fēng)光迷人的島嶼營造城市文化。
黎族是海南島最早的居民,早在兩三千年前,約為新石器時代中晚期,黎族人民就在島上繁衍生息,并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文化。在海南文化發(fā)展的坐標(biāo)上,黎族文化代表海南文化最古老、悠久和獨特的部分,她具有旅游者所向往的神奇和神秘。
海南北部的臨高文化,西部的“村人”文化和儋州文化,這些文化或源或流都傳承了一些越人和俚人的文化,他們的語言、信仰和風(fēng)俗習(xí)慣等一些文化帶有濃厚的非漢文化特質(zhì)。
甚至海南的瓊文文化都有俚人文化的遺跡,如瓊文地區(qū)有大量的冼夫人廟,春節(jié)后各地舉行時間較長、規(guī)模宏大的祭祀冼夫人的活動,從這些信仰中可以看到古代俚人文化對海南文化的影響。
還有苗族和回族文化,在海南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它們豐富了海南的文化。上述表明,民族文化是海南最古老的文化,它當(dāng)之無愧成為海南島的標(biāo)志性文化之一。
海南歷史上是一個“孤懸”的海島,其文化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一種被“流放”的文化,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鑄成自身特色,民族文化即是其中的奇葩。但到了近代,由于大量漢族移民的涌入,漢文化的影響逐漸加深,文化的同化與變異現(xiàn)象日益突出,歷史上“生黎”的大批“熟黎”化就是這種現(xiàn)象的反映。
解放后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海南毗鄰的地區(qū)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這些地區(qū)的經(jīng)濟、文化異常活躍,社會變革最深刻,它們對海南民族文化的沖擊最大。而海南成為全國最大的特區(qū)和建省后,漢文化在各個領(lǐng)域,各個層面滲入民族地區(qū)。這些影響給民族地區(qū)帶來了一些進步,也使一些民族文化弱化。
城市名人是一個城市的代言者,也是一座城市文化的支撐者,城市名人的存在能夠讓著一座城市的內(nèi)在文化更加豐富多彩。每一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名人,海南也不例外,在海南文化的發(fā)展中曾經(jīng)涌現(xiàn)出了許許多多名垂青史的文化名人。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盤點一下。
白玉蟾
白玉蟾(1194~?)南宋時人,字如晦,號海瓊子、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生于瓊州(今海南瓊山),一說福建閩清人。著有《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
海瑞
海瑞(1514~1587年)海南瓊
歷史文化名人文化名人挑戰(zhàn)文化名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多倫路文化名人街上海多倫路文化名人街二十世紀(jì)中國文化名人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歷史文化名人山東歷史文化名人文化名人有哪些世界文化名人文化名人素材中國文化名人四大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