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愛情中,這些星座女太玻璃心了(哪個星座女在感情里很理性)
2023-05-18
更新時間:2023-05-09 20:17:52作者:佚名
1、寧波獨特民間曲藝:四明南詞
2、最具天津特色的民間曲藝:天津時調
3、逐漸消失的寧波傳統民間藝術
4、湖州民間曲藝之湖州三跳
5、朝鮮族的民間曲藝:老兩口對唱
6、猜你喜歡:
中國的曲藝文化豐富多彩,但現在卻存在一個現象——曾經在曲藝界的璀璨之星,如今卻暗淡無光。四明南詞是寧波最有特色的曲藝之一,但現在還會唱的人已經屈指可數了。那么,現在就跟小編來了解下寧波文化的四明南詞吧。
四明南詞也叫“四明文書”。浙江省漢族地方曲藝的一種。用寧波方言說唱的彈詞。流行于浙江寧波一帶。原為文人的業(yè)余演唱,清末出現專業(yè)藝人。早期為按生、旦、凈、末等分角色演唱,后發(fā)展為一人自彈三弦演唱,一人打揚琴伴奏,也有二三人加用琵琶、二胡等伴奏的。唱詞為七字句。傳統書目均為長篇,有《珍珠塔》、《玉蜻蜓》、《雙剪發(fā)》等三十余部。曾稱“寧波文書”。系宋代的陶真,明代的彈詞衍變而成的浙江曲種,流傳至寧波城區(qū)和郊縣。清末至民國初期為鼎盛期,二十世紀四十年代開始衰落?,F已瀕臨失傳。
總的來說,南詞可概括為一個“文”字。它的唱詞典雅,當是經過文人再創(chuàng)作而成。有些言情的內容,也寫得辭藻雅麗含蓄。從伴奏的樂器來看,也都是用音色柔和的“文樂器”(“文樂器”一語為南詞界行話)。
四明南詞使用的樂器最基本的為三弦、揚琴、琵琶三檔。說唱者居中坐,操三弦,右座揚琴,左座琵琶。后逐漸發(fā)展,增至五檔、七檔、九檔、十一檔。五檔是右二鳳簫,左二二胡;七檔右三加阮(“阮”形似月琴,但體積比月琴稍大、頸長),左三為大弦(即二弦);九檔加雙磐、笙;十一檔板鼓和箏(板,為柝板,鼓是小竹鼓。左手持柝板,右手敲竹鼓。持板、鼓者坐右五座,彈箏者坐左五位)。
四明南詞是唱、奏、念、白、表相間的表演形式。主唱人要有“一白、二唱、三弦子”的硬功夫。南詞常用曲調有詞調、賦調、緊賦、平湖、緊平湖,俗稱“五柱頭”。調和調式轉換較多,也有板腔變化。四明南詞曲調文靜優(yōu)美,唱腔多是七字句,有的間隔襯字流暢動聽,有的還有大段起板、間奏、尾奏等器樂段。這些器樂段在開演之前或休息之后必奏一曲,以顯示該班社的藝術水平和起到靜場的作用。
所用曲子多為江南絲竹,如《四合如意》、《得勝令》、《三六》等,最具特色的是四明南詞的《將軍令》(也稱《文將軍》)。主要樂器有:簫、笙、揚琴、二胡、琵琶、小三弦等。演奏時,演奏員們根據自己所奏樂器的特色,圍繞主旋律,自由發(fā)揮,互相輝映,形成支聲復調,以少勝多,音樂十分優(yōu)雅。中外不少研究中國民間音樂的專家,對此均有很高評價。
四明南詞演唱有單檔(唱兼彈三弦)、雙檔(主唱彈弦,另加揚琴)、三檔(除上外,加琵琶)、五檔(再加二胡、風簫)、七檔(再加拉弦、雙清)、十一檔(再加箏、鼓板)、十三檔(再加月琴或管),但有時根據伴奏人員的情況,有所靈活變動。南詞的演唱藝術,在技巧上要求很高,演唱者既要自己操持,又要把生、旦、凈、丑各類角色的聲調,性格、表情刻劃出來。雖然是一人獨唱,但所造成的戲劇氣氛卻好象有許多人在同臺唱戲一樣。所以,四明南詞是一種藝術性較強的民間曲藝。
演出形式分單檔、雙檔、三人檔、五人檔、七人檔、九人檔、十一人檔。曲目分開篇、長篇兩類,傳統長篇曲目有《雨雪亭》等10余部,已失傳?,F僅存一、兩位老藝人在世,曲種瀕臨消亡。
天津不光是我國的經濟文化中心,同樣它也是我國藝術文化中心。天津文化中包含著許多特色的當地民間曲藝,接下來小編我將為大家介紹最具天津特色的民間曲藝:天津時調。小編我將從它的藝術特色和傳承意義兩點出發(fā)。
藝術特色
天津時調是天津土生土長的一種曲種。其原名叫“時調”,源于下層社會流行的民歌、小調。如有來自手工業(yè)者自編自唱的“靠山調”;有來自于青樓妓院的“鴛鴦調”(俗稱“窯調”);有膠皮車(人力車)的車夫們,在勞累之余,坐在自己的車簸箕上哼唱的一種“膠皮調”和來自民間生活的“拉哈調”等??可秸{,大約產生于清同治末年或光緒初年,绱鞋作坊里的工匠每當日落時,坐著小馬扎(用木條或木棍交叉組成支架,坐處用帆布帶繃扎而成),背靠房山自編自唱的一種曲調。
內容多是抒發(fā)內心的感慨與憂愁。這種小調,被人們稱之為“靠山調”。后經演唱者不斷完善,創(chuàng)造出新的曲牌,如“悲秋調”、“解憂調”、“怯五更調”、“小五更調”、“反正對花調”等,這種所謂“九腔十八調”,成為“靠山調”的基本調式。拉哈調(“拉哈”為天津土語,指作事不認真),是由流行在河北和天津一帶的民歌小調“糊涂調”、“撒大潑”等演變而成。此調的旋律以天津方言為基礎。
因字行腔、拍節(jié)也是一板一眼,常以對唱的形式出現。像《要婆婆》、《要女婿》等都是傳統的名唱段。這些小調先后流傳到妓院,經過青樓妓女們的哼唱,又被稱之為“窯調”。后來經過文人和歌妓們的改編革新,形成了時調。
時調在詞句、腔調和板式等方面都與其他曲種有別。它在詞句上,全篇最多不過五六十句,甚至只二三十句,就能把整個內容表達出來;唱腔上,周而復始地反復唱定型的曲譜;板式上,只有慢板、二六和快板三種。詞句的規(guī)律是四句為一番,每番第三或第四句后面加一襯腔,即“哎哎喲”。唱詞有七字句或五字名,可以加“三字頭”或襯字,句尾多押平聲,以陽平為合格(因天津話多為陽平)人這種格調多用于靠山調。
時調的“數子”不分頭尾,都可用五言句,且也不限于四句為一番。可根據情節(jié)分成幾段。拉哈調則不受句、番數的束縛。在節(jié)奏方面,靠山調是慢板,數子是快板,拉哈調是二六板。在演唱上,靠山調是唱,數子是說,拉哈調是半唱半說??傊旖驎r調的腔調豪放,演唱時爽朗潑辣,不拘謹滯澀,很能表達天津人的性格和情感。
傳承意義
天津時調最初主要流行于天津底層市民聚集的南市、河東地道外、紅橋區(qū)鳥市、和平區(qū)等處的曲藝演出場所,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逐漸衰落。新中國成立后,對“靠山調”等進行成功改革,使之成為主要的演唱曲調,并創(chuàng)作出許多精品節(jié)目。“文革”前期天津時調又一度陷入危機,改革開放后重獲生機,日趨振興,一些傳統曲調、曲目恢復上演。但近年來天津時調發(fā)展又面臨嚴峻的考驗,出現了某種程度上的生存危機,亟待扶持和搶救。
你可能也會喜歡:
昆明曲?。涸颇先嗣竦摹盎簟?/p>
福建的文化遺產,你知道多少?
福建土樓:世界文化遺產
風格迥異的臺灣南管與北管
寧波,簡稱為甬,甬劇是寧波文化里傳統民間藝術的精髓。近年來,可能越來越多的人都已經沒聽過看過了。那些逐漸消失的寧波傳統民間藝術有什么,而又你知道哪些呢?隨本文一起來看看吧!
甬劇:
甬劇,早期曾名“串客”,寧波灘簧。它是源于浙江寧波地區(qū)、流行于浙江東部和上海市的漢族地方戲曲劇種之一,與浙江的姚劇、湖劇一樣,同屬灘簧腔系。
姚劇:
姚劇原名“余姚灘簧”,主要流行于浙江余姚、慈溪、上虞的一種漢族地方戲曲劇種。1950年后定名為姚劇。姚劇是在當
追尋湖州文化的腳步,我們可以感受到它所蘊含的厚重和豐富多彩的內涵。湖州的湖筆早已被世人所悉知,但是同樣作為湖州一絕的湖州三跳卻鮮為人知,下面小編將帶大家去了解湖州的民間戲曲湖州三跳,感興趣的小伙伴就一起來看看吧。
湖州三跳,俗稱“纖板書”、“三敲板”,簡稱“三跳”,皆因它的伴奏樂器是“三敲板”而得名。流行、分布予以湖州為中心的浙北各市縣,是一種用勸世調單曲往復,使用湖州當地方言,說唱相間的地方曲藝。
三跳的演唱形式有雙檔、單檔之分。雙檔時,一人主唱稱為“前場”,
“老兩口對唱”是朝鮮民族民間娛樂生活的節(jié)目,深受朝鮮族人民的喜愛。“老兩口對唱”經過歷史的發(fā)展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藝表演形式,具有濃厚的民族氣息,對朝鮮族文化的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朝鮮族的民間曲藝:老兩口對唱。
和龍市是朝鮮族聚居地,民間藝術傳承與發(fā)展具有鮮明的朝鮮族民族氣息。朝鮮族是尊老愛幼、崇歌尚舞的優(yōu)秀民族,幾千年來,朝鮮族民間文化娛樂生活中一直有老兩口唱跳的節(jié)目,在群眾中一直是喜聞樂見的節(jié)目,并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藝表演形式。1945年延邊解放后,金泰國、李永軍在和龍頭道業(yè)余演出時扮演了老兩口上臺表演,受到了熱烈歡迎,繼而規(guī)范發(fā)展了“老兩口對唱”,使這一民間藝術走上了社會主義文藝舞臺。
老兩口對唱以唱為主,以對白表演為輔,中間夾雜著朝鮮族舞蹈,極具延邊朝鮮族的地方特點。由演員扮演老兩口,或恩愛、或絆嘴、在笑聲中表現先進人物和新生事物現象,歌唱各時期火熱的晚年生活,在專業(yè)和業(yè)余文藝隊伍中擁有眾多的“老兩口對唱”的演員和作者。老兩口對唱風格幽默。唱詞幽默樸實,譜曲具有明顯的朝鮮族風格特點,易學易唱,朗朗上口。
老兩口扮像具有喜劇效果,演員不受年齡約束,往往年少者演出更受歡迎,至于男扮女裝、女扮男裝等形象更是層出不窮,新千年之后還出現了老兩口群對唱,受到了觀眾的熱烈歡迎。老兩口對唱扮像一般采用朝鮮族老年人傳統形象,衣帽穿戴具有濃郁的朝鮮族風情。道具隨內容需要而定,簡約簡易。老倆口對唱從確立以來,就走群眾路線,由業(yè)余演員擔綱,更受群眾歡迎。專業(yè)化發(fā)展以后仍然保持其平民化、通俗化風格,表現的都是老百姓身邊發(fā)生的事情,觀眾易于接受。
和龍市位于中國吉林省東南部,南部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隔圖們江相望。全市總面積5069平方公里,人口24。3萬人,朝鮮族人口占總人口的56.7%。1993年,和龍市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國家級文化先進市”。和龍市境內,早在原始社會舊石器時代已有人類繁衍,渤海國曾在此建都中京顯德府,成就渤海國全盛時期,故和龍又有千年古都的美譽。在這塊古老而又充滿生機的土地上,孕育著朝鮮族民間音樂“老兩口對唱”的興起與發(fā)展。
您可能還會喜歡:
最有特色的民間建筑:侗族風雨橋
侗族的傳統習俗:百家宴
侗族刺繡的簡介及淵源
具有侗族民族文化內涵的傳統名菜
傳統民間藝術傳統民間藝術有哪些天津民間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