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文學(xué)名:
白背葉拼音:bái bèi yè 拉丁學(xué)名:Mallotus apelta (Lour.) Muell. Arg.別 稱:酒藥子樹、野桐、白背桐、吊粟、白鶴草、葉下白、白背木、白背娘、白樸樹、白帽頂 門:被子植物門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大戟目亞 目:大戟亞目科:大戟科亞科:鐵莧菜亞科族:鐵莧菜族 屬:野桐屬
主要產(chǎn)地
云南、廣西、湖南、江西、福建、廣東和海南
形態(tài)特征
白背葉灌木或小喬木,小枝、葉柄和花序均被灰白色星狀茸毛。葉互生,圓卵形,長7~17厘米,寬5~14厘米,基部近截形或短截形,具2腺點,先端漸尖,全緣或不規(guī)則3裂,有稀疏鈍齒,上面近無毛,下面灰白色,密被星狀茸毛,有細(xì)密棕色腺體;葉柄長1.5~8厘米,密被柔毛?;▎涡裕菩郛愔?;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長8~25厘米,被黃褐色茸毛;雄花簇生,萼片3~4,卵形,
外被密毛,內(nèi)面有紅色腺點,無花瓣,雄蕊多數(shù),花絲分離;雌花單生,花萼鐘狀,具不等的5裂,
外被星狀茸毛,無花瓣,子房3室,密生星狀茸毛,花柱3。蒴果近球形,密生羽毛狀軟刺。籽粒小,
圓形,色黑而有光澤?;ㄆ?~7月。果期10~11月。
生長習(xí)性
白背葉生于山谷、村邊、路旁或灌木草叢中。
藥用價值
白背葉微苦、澀,平。根:柔肝活血,健脾化濕,收斂固脫。用于慢性肝炎,肝脾腫大,子宮脫垂,脫肛,白帶,妊娠水腫。
葉:消炎止血。外用治中耳炎,癤腫,跌打損傷,外傷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