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藥底(升藥底是什么)
2023-04-30
更新時(shí)間:2023-04-27 04:02:08作者:佚名
別名:蘗米、谷蘗、稻蘗。
性味:甘,溫。
歸經(jīng):歸脾、胃經(jīng)。
入藥部位:植物的成熟果實(shí)經(jīng)發(fā)芽干燥的炮制加工品。
形態(tài)特征:本品呈扁長橢圓形,兩端略尖,長7~9mm,直徑約3mm。外稃黃色,有白色細(xì)茸毛,具5脈。一端有2枚對稱的白色條形漿片,長2~3mm,于一個(gè)漿片內(nèi)側(cè)伸出彎曲的須根1~3條,長0.5~1.2cm。質(zhì)硬,斷面白色,粉性。氣微,味淡。
用法:9~15g。
炮制:1、稻芽:除去雜質(zhì)。
2、炒稻芽:取凈稻芽,按清炒法(不加輔料的炒法稱為清炒法)炒至深黃色。
3、焦稻芽:取凈稻芽,按清炒法(不加輔料的炒法稱為清炒法)炒至焦黃色。
功效:消食和中,健脾開胃。
主治:用于食積不消,腹脹口臭,脾胃虛弱,不饑食少;
炒稻芽偏于消食。用于不饑食少;
焦稻芽善化積滯。用于積滯不消。
1、小兒消化不良,面黃肌瘦:谷芽9g、甘草3g、砂仁3g、白術(shù)6g。水煎服。(《青島中草藥手冊》)
2、小兒腹瀉:炒谷芽9g、木香6g、訶子肉5g、葛根5g、通草2g。上藥水煎,日分2次服。對癥加味:挾熱加白芍、黃芩:體虛加沙參、白術(shù):溢奶或吐清水加丁香、柿蒂。(《中國社區(qū)醫(y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