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文學(xué)名:
山茱萸拼音:shān zhū yú 拉丁學(xué)名:別 稱:梭欏樹、梭欏子、天師栗、開心果、猴板栗 門:被子植物門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亞 目:科:七葉樹科亞科:族:屬:
形態(tài)特征
落葉喬木或灌木,高4-10米;樹皮灰褐色;小枝
細(xì)圓柱形,無毛或稀被貼生短柔毛冬芽頂生及腋生,卵形至披針形,被黃褐色短柔毛。葉對(duì)生,紙質(zhì),
卵狀披針形或卵狀橢圓形,長5.5-10厘米,寬2.5-4.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或近于圓形,全緣,
上面綠色,無毛,下面淺綠色,稀被白色貼生短柔毛,脈腋密生淡褐色叢毛,中脈在上面明顯,下面凸起,
近于無毛,側(cè)脈6-7對(duì),弓形內(nèi)彎;葉柄細(xì)圓柱形,長0.6-1.2厘米,上面有淺溝,下面圓形,稍被貼生疏柔毛。
傘形花序生于枝側(cè),有總苞片4,卵形,厚紙質(zhì)至革質(zhì),長約8毫米,帶紫色,兩側(cè)略被短柔毛,開花后脫落;
總花梗粗壯,長約2毫米,微被灰色短柔毛;花小,兩性,先葉開放;花萼裂片4,闊三角形,與花盤等長或稍長,
長約0.6毫米,無毛;花瓣4,舌狀披針形,長3.3毫米,黃色,向外反卷;雄蕊4,與花瓣互生,長1.8毫米,
花絲鉆形,花藥橢圓形,2室;花盤墊狀,無毛;子房下位,花托倒卵形,長約1毫米,密被貼生疏柔毛,
花柱圓柱形,長1.5毫米,柱頭截形;花梗纖細(xì),長0.5-1厘米,密被疏柔毛。
核果長橢圓形,長1.2-1.7厘米,直徑5-7毫米,紅色至紫紅色;核骨質(zhì),狹橢圓形,長約12毫米,
有幾條不整齊的肋紋。花期3-4月;果期9-10月。
生長習(xí)性
山茱萸較耐陰但又喜充足的光照,通常在山坡中下部地段,陰坡、陽坡、谷地以及河兩岸等地均生長良好,一般分布在海拔400-1800米的區(qū)域,其中600-1300米比較適宜。
相關(guān)文化
唐·王維 《山茱萸》
朱實(shí)山下開,清香寒更發(fā)。
幸與叢桂花,窗前向秋月。
藥用價(jià)值
山茱萸的成熟干燥果實(shí),去核后即為名貴藥材山芋肉。果藥入藥,為收斂性補(bǔ)血?jiǎng)┘皬?qiáng)壯劑;可健胃、補(bǔ)肝腎、治貧血、腰痛、神經(jīng)及心臟衰弱等癥。其性味酸澀、入肝、腎經(jīng)。酸澀收斂,有滋肝補(bǔ)腎、固腎澀精的作用,適用于肝腎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軟、遺精滑泄、眩暈耳鳴之癥。
山茱萸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