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文學(xué)名:
棕鱗耳蕨拼音:zōng lín ěr jué 拉丁學(xué)名:Polystichum polyblepharum別 稱:棕鱗大耳蕨 門:蕨類植物門綱:蕨綱 目:真蕨目亞 目:科:鱗毛蕨科亞科:族:屬:耳蕨屬
主要產(chǎn)地
江蘇、浙江
形態(tài)特征
棕鱗耳蕨植株高40-80厘米。根狀莖短而直立或斜升,密生線形灰棕色鱗片。葉簇生;葉柄長14-22厘米,基部直徑4-5毫米,黃棕色,腹面有縱溝,密生灰棕色線形、披針形和較大鱗片,大鱗片卵狀披針形和寬披針形,長達(dá)20毫米,寬達(dá)7毫米,先端尾狀,邊緣具不規(guī)則疏齒;葉片寬橢圓狀披針形,長37-70厘米,中部寬15-20厘米,先端漸尖,能育,向基部不變狹或略變狹,下部不育,二回羽狀;羽片20-26對,互生,斜向上,具短柄,披針形,先端漸尖,向基部下側(cè)逐漸變狹,基部不對稱,中部羽片長7-10厘米,寬1.4-2.2厘米,一回羽狀;小羽片15-20對,互生,具極短的柄,矩圓形,長1-2厘米,寬0.50-0.75厘米,先端急尖,具銳尖頭,基部楔形下延,
上側(cè)波狀或近全緣,具三角形耳狀凸,下側(cè)具長芒,羽片基部上側(cè)一枚最大,具缺刻;小羽片具羽狀脈,
側(cè)脈4-6對,二歧分叉,明顯。葉草質(zhì),上面疏生、下面密生長纖毛狀小鱗片;葉軸腹面有縱溝,
背面密生灰棕色線形和較大鱗片,大鱗片狹披針形,具光澤,長達(dá)12毫米,寬達(dá)2.5毫米,先端漸尖,邊緣具齒;
羽軸腹面有縱溝,背面密生灰棕色線形鱗片。孢子囊群圓形,每小羽片3-7對,主脈兩側(cè)各1行,近邊緣或中生,
生于小脈末端或近末端;囊群蓋圓形,盾狀,邊緣近全緣。
生長習(xí)性
棕鱗耳蕨生山溝林下濕地,海拔100-400米。
棕鱗耳蕨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