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
白首烏拼音:bái shǒu wū 拉丁學名:Cynanchum bungei Decne.別 稱:泰山何首鳥、何首烏、地葫蘆、山葫蘆、野山藥 門:被子植物門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捩花目亞 目:科:蘿藦科亞科:馬利筋亞科族:馬利筋族屬:鵝絨藤屬
主要產(chǎn)地
遼寧、內(nèi)蒙古、河北、河南、山東、山西、甘肅等省區(qū)
形態(tài)特征
白首烏攀援性半灌木;塊根粗壯;莖纖細而韌,被微毛。葉對生,戟形,長3-8厘米,基部寬1-5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心形,兩面被粗硬毛,以葉面較密,側(cè)脈約6對。傘形聚傘花序腋生,比葉為短;花萼裂片披針形,基部內(nèi)面腺體通常沒有或少數(shù);花冠白色,裂片長圓形;副花冠5深裂,裂片呈披針形,內(nèi)面中間有舌狀片;花粉塊每室1個,
下垂;柱頭基部5角狀,頂端全緣。蓇葖單生或雙生,披針形,無毛,向端部漸尖,長9厘米,直徑1厘米;
種子卵形,長1厘米,直徑5毫米;種毛白色絹質(zhì),長4厘米?;ㄆ?-7月,果期7-10月。
生長習性
白首烏生長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坡、山谷或河壩、路邊的灌木叢中或巖石隙縫中。
藥用價值
白首烏塊根肉質(zhì)多漿,栓皮層層剝落,質(zhì)堅色白,味苦甘澀,為山東泰山一帶四大名藥之一,為滋補珍品。
白首烏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