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河游船票去哪里買多少錢一張(蘇州河游船票價)
2022-12-10
更新時間:2022-12-09 14:12:00作者:佚名
2023蘇州留園元旦幾點關門
蘇州留園元旦17:00關門。
留園景點詳情
景點平面圖
景點介紹
1.綠蔭
明高啟葵花詩:“艷發(fā)朱光里,叢依綠蔭邊。”建筑西側原有一株古楓,小軒籠罩在樹蔭下,故名。建筑似軒,硬山造,臨水而筑,劉氏寒碧莊時已有。軒南庭院墻上有石匾嵌于其上,錢大昕書“花步小筑”。
2.濟仙亭
此亭為廊亭,盛氏時此亭無名,后因亭北青楓樹邊有一石形如濟顛,而俗稱濟仙亭。
3.涵碧山房
宋朱熹詩“一水方涵碧,千林已變紅”。建筑面池,水清如碧,涵碧二字不僅指池水,同時也指周圍山巒林木在池中的倒影,故借以為名。建筑三間,卷棚硬山造,東面緊靠明瑟樓,劉氏時稱“卷石山房”,盛氏時名“涵碧山房”,因建筑前臨荷池,故通常又稱荷花廳,俞樾《留園記》中“涼臺燠館”即是指此。
4.聞木樨香軒
木樨,即巖桂。軒為方形,后倚云墻,單檐歇山造,徐氏時稱“桂馨閣“,劉氏時曾名“餐秀軒”,盛氏時改為今名。
5.可亭
亭,《釋名》:“停也,道路所舍,人停集也?!笨赏ぃ“紫闵娇梢匀菹?,可以息肩,當其可斯可耳之意,指此處有景可以停留觀賞。亭為六角,飛檐攢尖,結頂為一花瓶倒扣(為 1953 年整修時應急之作)。劉氏時稱“個中亭”,盛氏時稱“可亭”。解放后整修,亭頂比昔時略尖一些。
6.風池
《詩經(jīng)》:“吉甫作頌,穆如清風。”又宋蘇東坡《赤壁賦》中“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水榭向西敞開,平臨近水,環(huán)境舒適,借以為名。建筑為水軒形式,單檐歇山造。劉氏時稱垂楊池館,盛氏時改名為清風池館,昔署匾曰“清風起兮池館涼”。
園內(nèi)亭館樓榭高低參差,曲廊蜿蜒相續(xù)有七百米 之多,頗有步移景換之妙。建筑物約占園總面積四分之一。建筑結構式樣代表清代風格,在不大的范圍內(nèi)造就了眾多而各有特性的建筑,處處顯示了咫尺山林、小中見大的造園藝術手法。
7.自在處
宋陸游詩“高高下下天成景,密密疏疏自在花。”此處景色與詩意相同,借以為名。前側一峰名“朵云”,對面置有青石牡丹花臺,雕刻精美,為明代園林遺物。
8.遠翠閣
方干詩:“前山含遠翠,羅列在窗中。”詩與景符,借以為名。其下即自在處,劉氏時曾名“空翠”,后改名含青樓,盛氏時名“遠翠閣”。閣實質(zhì)為樓,其上三面都置有明瓦和合窗,二層,單檐歇山造。
9.五峰仙館
“五峰”源于李白的詩句:“廬山東南五老峰,晴天削出金芙蓉”,五峰仙館基址為原徐氏后樂堂,經(jīng)劉恕擴建改名傳經(jīng)堂,盛氏得園后又改名五峰仙館,它是以石林小院為中心的一組院落,構成留園較為有名的空間巧構石林小院。揖峰軒為主體建筑,其內(nèi)陳設古雅齊整,有“江南第一廳堂”之譽。
五峰仙館因舊時廳內(nèi)梁柱均為楠木,故俗稱“楠木廳”,它用材奢華,梁柱采用楠木,中間是紅木銀杏紗隔屏風,可見五峰仙館在留園中的地位非比尋常。可惜抗戰(zhàn)時楠木殿淪為了馬棚,饑餓的軍馬把上好的楠木柱子啃得不成樣子,后來抗戰(zhàn)勝利后修葺園子時,不得不用水泥把楠木柱糊住,外面又刷上漆,于是這就成了現(xiàn)在的樣子。
廳后部一排精美的紗隔、掛落、飛罩,將廳堂分隔成南北兩部分,這樣的空間分布較一般的江南廳堂更加錯綜復雜,東西墻上分別設了一列開合非常大,但是裝飾卻簡潔精雅的窗戶。這樣的做法是要把窗戶外的兩個小庭院的風景借鑒進來,拓展廳堂的視覺空間,保證建筑中有充分的光線,所以,走進五峰仙館沒有像以往走進其他老房子那樣,感覺陰暗壓抑,相反卻能感覺到這個廳堂寬敞明亮,宏麗而大氣。
廳南部寬敞明亮,舊時為宴飲會客之處,故布置十分講究,家具用材均選名貴楠木及具有天然圖案的癭木,并嚴格按制陳設。北部稍顯狹窄,專為女眷而辟,也可作為退步,供下人在此聽侯。正中銀杏木屏風刻古人所書《蘭亭序》,屏風左右各置一楠木高幾,供四季花木盆景。各式家具高低昏落,方圓相間,富于變化而又和諧。10扇紗隔的夾堂板、裙板上,精雕細刻。紗隔上半部為大幅絲絹花鳥畫,薄如蟬翼,影影綽綽,給人亦真亦幻之感。
10.林泉耆碩之館
林泉者,指山林泉石,游憩之地;耆,指高年;碩,有名望的人。這里是指老人和名流的游憩之所。館為一屋兩翻軒,南北裝修不同。北為方梁,有雕花;南為圓梁,無雕花。窗及地坪方磚也有所不同,故又稱鴛鴦廳。廳為四面廳形式,單檐歇山造,其北兩角飛檐上塑有鳳穿牡丹圖案。建筑三開間九架屋,并環(huán)有走廊。館為盛氏時所建。館內(nèi)有兩匾,南“奇石壽太古”,北“林泉耆碩之館”?!肮谠品遒澬颉逼灵T對著冠云峰。
11.亦不二
不二:《維摩經(jīng)》曰:“文殊問維摩詰,何等是不二法門。維摩詰默然不應。文殊曰:善哉善哉,乃無有文字語言,是真人不二法門。”意為直接入道,不需文字語言。建筑為半亭形式,后倚走廊,亭后廊墻上開有圓洞門,貫通東園一角。小亭正北,面對貯云庵。
12.貯云庵
盛康,別號貯云庵主,此處是盛氏家庵,是園主參禪禮佛的一方凈土,故名待云庵。建筑為單檐歇山造?!按啤倍衷瓰槌鞔u細門宕上的磚匾。據(jù)楊一村講, 1953 年整修時,他是工地負責人,其時磚匾已破碎,只剩下面半段,當時缺乏有關資料,疑為佇云(見留園 1982 年前所有說明書)。后經(jīng)園林有關專家考證,認為應作貯,孟郊詩“開亭擬貯云,鑿石先得泉”。庭院中有峰有泉,故名( 1988 年南京工學院出版的蘇州旅游叢書《留園》,即稱貯云庵)。
13.冠云樓
冠云,峰名,此樓為觀冠云峰而設,盛氏時樓曾名“云滿峰頭月滿天樓”。樓下名“仙苑停云”。建筑為三開間五架屋,東西兩面又各接一間四架屋。樓下正中壁上嵌有古代魚化石一方。
冠云峰位于留園東部,林泉耆碩之館以北,因其形又名觀音峰,是蘇州園林中著名的庭院置石之一,充分體現(xiàn)了太湖石“瘦、漏、透、皺”的特點。冠云峰相傳為宋代花石綱遺物,因石巔高聳,四展如冠,所以取名“冠云”,另一說認為冠云之名出自酈道元《水經(jīng)注》中“燕王仙臺有三峰,甚為崇峻,騰云冠峰,高霞云嶺” 。此地原有名石瑞云峰(原物于清乾隆四十四年春被移入蘇州織造署西花園,今蘇州市第十中學內(nèi)),也有說法認為園主以冠云表達超過原石之意 。
冠云峰高5.7米,底高0.8米,總高為6.5米,重約5噸,其高大為江南園林中湖石之最 ,與位于蘇州市第十中學中的瑞云峰、上海豫園中的玉玲瓏、杭州江南名石苑中的縐云峰并稱為江南四大奇石(也有說法認為是江南三大奇石,唯獨冠云峰不在其中)。
留園為萬歷年間徐泰時所建,初名東園(徐泰時當時也把已經(jīng)衰落的歸元寺改建為宅園,稱為西園,東園即與之相對),其中的冠云峰最初稱為觀音峰,為明代疏浚河道時打撈到的巨型太湖石峰 ,其名聲不及瑞云峰。在劉恕利用東園故址建寒碧山莊時,此峰已位于園林東側圍墻外,雖然劉恕十分仰慕和喜愛這塊峰石,但由于無力再征地擴園,成了他一樁心病。劉恕之孫懋功為滿足觀賞冠云峰的愿望,過癡石之“癮”,竟別出心裁地在寒碧莊東側圍墻邊、鄰近冠云峰的地方筑了一幢小樓,供自己在樓上可以和冠云峰朝夕相對 ,并將這幢小樓取名“望云” 。(留園三峰是指冠云、鈾云、瑞云)
至盛康整治寒碧山莊,建立留園時,冠云峰周圍因戰(zhàn)亂而“數(shù)百家亦化為荒煙蔓草,惟此峰巋然獨存”。盛康購得園東隙地及這幾塊太湖石,又覓兩巨峰,西名岫云峰,東名瑞云峰(為以新石沿舊名),分置冠云峰左右。形成一主兩副、左右對稱、突出中間的布局 ,圍繞峰石,構筑亭臺樓館,稱之為東園。
盛康之子盛宣懷曾將這三塊太湖石的名字分別給家中三個孫女兒取作小名,其中瑞云幼時不幸夭折,后來下人告訴盛宣懷瑞云峰為拼接而成,盛怒之余敲斷石峰,斷石至今猶存,而冠云(盛毓青,小名冠云)則“因名字吉祥,身體一直非常健康”(盛毓青自述)
14.冠云亭
冠云,峰名,為觀峰而設。亭為六角攢尖,頂部飾有如意桔子。如今,這里也成為了留園品茶賞峰的好地方。
15.冠云臺
冠云,峰名,此臺實質(zhì)系亭,為觀峰而設,建筑呈正方形,單檐歇山造。
16.揖峰軒
宋朱熹《游百丈山記》“前揖廬山,一峰獨秀”。此建筑西有一湖石名“獨秀峰”,軒前庭院稱“石林小院”,庭院內(nèi)有晚翠、迎暉、段錦、競爽等太湖石峰,園主癡石,借用米芾拜石典故,稱其軒為揖峰軒。建筑為硬山造,外觀二間半,實質(zhì)只有一間半,劉氏時就有此名,沿用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