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責僮婢介紹 不責己去賊之遠,而責令奉迎之遲
2023-09-17
更新時間:2023-09-19 06:55:30作者:佚名
1、玄奘(602-664),唐代高僧,我國漢傳佛教四大佛經(jīng)翻譯家之一,中國漢傳佛教唯識宗創(chuàng)始人。
2、玄奘本姓陳,名祎、洛陽緱氏(今河南偃師緱氏鎮(zhèn))人。13歲出家,21歲受具足戒。曾游歷各地,參訪名師,學習《涅槃經(jīng)》《攝大乘論》《雜阿毗曇心論》《俱舍論》等經(jīng)論。因為感到各師所說不一,各種經(jīng)典也不盡相同,于是決定西行求法,以解迷惑。曾陳表朝廷奏請去西方求法,未被允準。貞觀三年(629)朝廷因饑荒允許百姓自行求生,他即從長安出發(fā),經(jīng)姑臧出敦煌,經(jīng)今新疆及中亞等地,輾轉(zhuǎn)到達中印度摩揭陀國王舍城。
3、進入當時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師從戒賢學習《瑜伽師地論》《顯揚圣教論》《對法論》《集量論》《中論》《百論》《俱舍論》《大毗婆沙論》《順正理論》《因明論》《聲明論》等論典,著重鉆研《瑜伽師地論》,兼學梵書《聲明記論》。不久,聲名大起。五年后,游歷印度東部、南部、西部、北部數(shù)十國。回到那爛陀寺后,戒賢讓他主講《攝大乘論》《唯識決擇論》。著《會宗論》三千頌,融會了空有二宗,批駁了師子光反對《瑜伽師地論》的觀點,因而受到戒賢的贊賞。曾和“順世論”者辯論獲勝;還奉戒賢之命獨自同小乘論師辯論并獲勝。戒日王在曲女城為玄奘設(shè)無遮大會,玄奘宣講大乘教義,獲得更大聲譽。于貞觀十九年返回長安。史書記載,玄奘西行求法,往返十七年,旅程五萬里,所歷“百有三十八國”,帶回大小乘佛教經(jīng)律論共五百二十夾,六百五十七部。歸國后受唐太宗召見,住長安弘福寺,后又住大慈恩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