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私罪與走私行為的區(qū)別是什么
2024-01-07
更新時間:2024-01-07 20:11:48作者:未知
一、侮辱罪誹謗罪能獲什么賠償?
因誹謗行為引起的民事賠償責任,主要是指的精神賠償。但對于精神賠償,全國沒有確定的的標準與數(shù)額,主要由法官根據(jù)一定的原則、參考多種因素確定。
(1)侵害人的過錯程度。侵害人的過錯程度是指侵害人進行侵權時的心理狀態(tài)。一般可以分為故意和過失,在故意的侵權的精神損害賠償中對于受害人造成的傷害一般要比過失情況下大得多。同時考慮到侵權人的主觀惡性,一般故意違法行為所承擔的責任要比過失違法行為承擔的法律責任要重。行為人在故意侵害他人權利的時候一般會想方設法、絞盡腦汁、不擇手段,其主觀的惡性較大,因此承擔的責任要重一些。
(2)侵害人的獲利情況。精神損害賠償是對受害人的一種精神撫慰以及精神損失的補償,同時也是對侵害人的一種懲罰,只有這樣才可以能夠達法的預防犯罪的目的。
(3)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精神損害賠償既是對受害人的一種精神撫慰和心理上補償也是對于侵權人的教育和懲罰,為了實現(xiàn)這樣的目的,在司法實踐中必須找到二者的平衡點掌握一個度,才可以實現(xiàn)。
(4)受害人精神受損害的程度和后果。侵權行為對于受害人造成的后果是精神損害賠償數(shù)額確定的一個重要的因素。當然這樣的后果并不是一定要造成受害人精神受損或者自殺才算,只要達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可以了。
二、構成誹謗罪的行為有哪些?
1、須有捏造某種事實的行為,即誹謗他人的內(nèi)容完全是虛構的。如果散布的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即使有損于他人的人格、名譽,也不構成本罪。
2、須有散布捏造事實的行為。所謂散布,就是在社會公開的擴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兩種:一種是言語散布;另一種是文字,即用大字報、小字報、圖畫、報刊、圖書、書信等方法散布。所謂“足以貶損”,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虛假事實,完全可能貶損他人的人格、名譽,或者事實上已經(jīng)給被害人的人格、名譽造成了實際損害。如果散布虛假的事實,但并不可能損害他人的人格、名譽,或無損于他人的人格、名譽,則不構成誹謗罪。
3、誹謗行為必須是針對特定的人進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從誹謗的內(nèi)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誰,就可以構成誹謗罪。如果行為人散布的事實沒有特定的對象,不可能貶損某人的人格、名譽,就不能以誹謗罪論處。
4、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行為必須屬于情節(jié)嚴重的才能構成本罪。雖有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行為,但沒有達到情節(jié)嚴重的程度,則不能以本罪論處。所謂情節(jié)嚴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捏造事實造成他人人格、名譽嚴重損害的;捏造事實誹謗他人造成惡劣影響的;誹謗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導致被害人自殺的等等情況。
日常生活中,人們處理糾紛的時候難免會引發(fā)口角,如果對方出言不遜,捏造事實誹謗,則當事人可以報案。符合立案標準的,公安機關會介入調查,由檢察院發(fā)起公訴,最終由法院針對誹謗罪做出判決。